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2: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尺的小动物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3: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伏伽德罗的分 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1)材料1中的 “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1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
                                                                                                                                                                              
              (3)根据材料3,指出启蒙运动前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 2. 阅读以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第一段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第二段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材料二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恩格斯


              材料三 今天我们办学,一定要有加州理工学院的那种科技创新精神,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我回国这么多年,感到中国还没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都是些一般的,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国家应该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真正的创新,就看是不是敢于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而不是别人已经说过的东西我们知道,没有说过的东西,我们就不知道。所谓优秀学生就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死记硬背,考试成绩再好也不是优秀学生。

              ——钱学森


              (1)李约瑟难题第一段提到,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请为此提供史实依据。(不得少于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条件是什么?17——18世纪的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哥白尼”、“伽利略”式的科学家?试结合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公元1——15世纪末中国古代科技的地位,以宋元时期科技成果为例,概括1001——1500年这一历史时期科技成就的共同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01——1840年中国科技发明地位与以往三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同时期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理论成果一项,并分析其对文化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大事记
              1956年10月,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的发展方针。
              1970年,中国自主研究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85年10月,中国宣布: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市场,承揽国外卫星的发射业务。1990年4月,中国成功地把亚星公司购买的“亚洲一号”卫星送入太空,中国航天技术正式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11年8月“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败。
              2011年10月将无人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送入低地球轨道,迈出建设载人空间站的关键一步。……这将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选编自《中国国家新闻周刊》2011年10月


              (3)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     ]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  
              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
            • 5.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

              材料二 从15世纪到今天,科学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近代史上,德意志民族也不乏杰出的科学家,像开普勒、莱布尼茨……但这些杰出人物未能改变德国因社会历史原因所带来的总体上的科学落后局面……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据统计,以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5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占202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材料四 1865~1913年美国专利注册情况统计表

              (1)根据材料一指出3世纪以后中西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15世纪以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曾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指出19世纪下半叶开始美德两国科技发展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纪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并举出两例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这批科学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大国崛起》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最中心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神舟”六号航天员出舱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你再举两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图是一张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宣传海报的配图。据此判断,下列标题中最适合于这份海报的是

              [     ]

              A、“超越时空的梦想”
              B、“探索与发现:海王星”
              C、“普朗克的假说与验证”
              D、“比萨斜塔——亚里士多德力学学说的终结”
            • 8.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     ]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 9. 明清时期的科技发展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

              [     ]


              A.中国重视对传统的继承,西欧重视吸收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注重经验总结,西欧确立了实验科学
              C.中国科技发展局限于农业,西欧发展工业技术
              D.中国科技创新受到压制,西欧科技创新得到全社会的推崇
            • 10.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中写道:“伽利略说地球是动的,太阳是固定的;宗教法庭则说地球是固定的,太阳是动的,而牛顿派的天文学家则采取了一种绝对空间的理论,认为地球与太阳都是动的。”作者意在说明
              [     ]

              A、宗教法庭曾经热衷于科学研究
              B、地球与太阳的运动关系难以判断
              C、科学家与宗教法庭的观点难以调和
              D、科学家曾经继承了宗教法庭的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