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甘地和孙中山是近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1937年中国主要铁路示意图






              材料三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他指出:“今日者,强邻环视,我国若不急急将铁道修成,则俄人必欲夺我蒙古铁道路线……英人必欲夺我西藏铁道路线……铁道为人所夺,国即为人瓜分。”在《建国方略》中,孙中山设计了中国铁路建设的总体方案,其中对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规划了包括16条线路的“高原铁路系统”。他认为,此区域农产最富、牧场最美、矿产丰富,于此兴建铁路,即使工程浩大,亦当有良好回报。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二、六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为何有人称甘地为“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2)根据材料二及图示,概括抗日战争前中国铁路建设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规划“高原铁路系统”的战略意图。

            • 2.

              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的慢的真意味。”“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其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反对使用现在交通工具
              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D.排斥近代西方文明
            • 3.

              近代中国道路同行规则是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借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通行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在本质上说明近代中国

              A.被动学习西方文明
              B.交通的发展带有殖民主义色彩
              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D.交通工具发生根本变化
            • 4.

              早在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的数量超过汽车,穿梭于大衢小巷。材料反映出:

              A.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始于明治维新
              D.近代中国的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 5.

              1924年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讲学,林徽因和徐志摩陪同翻译。在上海,泰戈尔可能会看到的社会现象有(  )

              ①公共汽车的运行              ②民众观赏电视节目《吉檀迦利》 

              ③自由恋爱成为一种时尚        ④改良旗袍成为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 6.

              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人中国
              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
              C.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
              D.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
            • 7.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可以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不包括的是( )

              A.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B.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
              C.加强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交流
              D.促使人们纷纷涌向大城市居住
            • 8. 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 9.

              19世纪70年代,上海有人写了一首《咏火轮车》的竹枝词:“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不能反映的是

              A.新旧交替时期的认知
              B.上海人的自豪感
              C.近代交通工具的快捷
              D.交通运输业发达
            • 10.

              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自1992年10月全线开工、1996年9月1日通车运营的这条铁路,仅用3年时间就把这个“梦”变成了现实。其主要原因是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