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对皇帝、宗室贵族、外戚和官僚在政治方面的残暴行为,生活方面的奢侈腐朽,有所揭露。他为古代、当代的著名学者、医者、商贾以及其他各行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立传,又对天文、历法、礼乐、水利、经济、少数民族,以专章论述。比较具体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正在形成的多民族国家的面貌。
              --据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等整理
                  材料二  希罗多德说:“我的责任是报道人们所说的一切,但我自己不一定就相信这些全是真实的。我的这项声明适用于我的全部著作。”公元前五世纪时,他写成著名的《历史》(亦称《希波战争史》).在他看来,希波战争实际上就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波斯的独裁政治之间的战争。雅典之所以击败波斯帝国,主要就是因为雅典的公民享有民主和自由,而波斯则是一个专制国家。他以纯粹人性化的术语阐释了这场战争和它的影响。他坚决反对任何天神干涉人类事务的想法。在他看来,男人和女人的命运不论好坏,都是完全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的。--据(美)贝内特•希尔等《西方社会史》等整理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希罗多德在史学观方面的共同点。
              (2)《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分析历史学不能等同于文学艺术的原因。
            • 2. “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  )
              A.正确,因为符合社会史观
              B.正确,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C.错误,因为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
              D.错误,因为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
            • 3. “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
              A.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B.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C.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D.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 4. “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
              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
              C.历史技术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
              D.《资治通鉴》的史学研究价值不高
            • 5.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时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以阶级斗争为灵魂。所论厥为自秦以来,中国社会形态之阶段分别。”这种治史方法是(  )
              A.唯物史观
              B.文明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
            • 6. 材料一  武则天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畸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据当时统计,永徽时全因户数为380万户,到武则天临终的神龙元年,渐增为615万户,几乎增长一倍。--腾讯网
                 材料二  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王夫之对武则天的评价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
              (1)依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中国在其有史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四面一直被有效地切断。它的西南面和西面,乃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东面,是直到近代方能逾越的太平洋;北面和西北面,则为沙漠和大草原,它们起着很大的保护作用……中国的人口庞大无比,也有助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从一开始起,就能供养很可观的人口,因为那里的土壤和气候结合得很好。……农业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土地是否适宜耕种这一点,确定了中国文明的分布范围。在适合农业的地方,就发展起中国文明;反之,则实行一种畜牧的生活方式,不管它是属于蒙古人、满人还是突厥人的。……
              这种书面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各地区的中国人,尽管各自操的方言彼此间犹如意大利语之于西班牙语、瑞典语之于德语,颇为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其原因就在于,它由表示意义或物体的汉字组成。与共同的书面语有关的,是非凡的国家考试制度。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二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但是,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它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
              --《全球通史--1500以后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  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往流动,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政权、财权、神权分立,又联合起来共同推翻“一元化”的族权,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血族共产制,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的不同之处
              (3)两则材料在史学理论上有何共同点?
            • 8. 对于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  )
              A.《希腊史》(格罗特著)
              B.影片《特洛伊》
              C.油画《帕里斯的裁判》
              D.《荷马史诗》
            • 9. 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 10. 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