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性学习题目。(5分)

              材料一、历史上有名的“三顾茅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指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原文是“凡三往,乃见”。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百度百科“三顾茅庐”解释

              材料二、“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材料三、三国时魏国人鱼豢著的《魏略》和西晋司马彪的《九州春秋》都写到“亮乃北行见备”,即是诸葛亮主动去找的刘备。

              ——《 “三顾茅庐”真的存在吗?》

              (1)对于三顾茅庐的真实性,历史上一直有争议,根据以上材料你持什么意见?为什么?(3分)

              材料四、史学理论家刘知几称史家有三长:史才、史学、史识,章实斋又加一史德,并称之为史家四长。所谓史学,是指史家所掌握的史料;所谓史才,是指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所谓史识,则是指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以及历史发展方向的认识;所谓史德,则是指历史学家们的职业道德,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能够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

              (2)在对上面第一问的分析中,你使用了“史学四长”中的哪一个?(2分)

               

            • 2.

              (8分)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

              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

              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

              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

              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文中哪些属于史料?(4分)

              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2分)

              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