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歌德曾评价《古兰经》道:(它)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起初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从史学研究的角度观察,它的价值在于

              [     ]


              A.文辞优美被奉为阿拉伯文学的典范
              B.富有哲理是伊斯兰教义学和阿拉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其法制思想和道德规范成为伊斯兰国家当权者经世治国的依据
              D.提供了了解早期阿拉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情况的直接材料
            • 2.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无法识别
              C.通过文献记录能够接近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 3. 下图是山东嘉祥县汉代画像石上的黄帝像,从史料价值看,该文物

              [     ]

              A.是研究黄帝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B.可以证实汉朝人信奉黄老之学
              C.可作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的史料
              D.与《史记》相印证,证实上古史
            • 4. 下列史料记载(摘录)能反映汉朝与日本往来的有
              ①“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人” ②“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绶”
              ③“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 ④“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5. 在历史中当某件事实在一连串事实中缺失了的时候,因此我们要借助推理来拓展我们的知识,然而缺乏史料的推理结果总是或然的,只能求知于证据。以下历史推理与该观点吻合的是
              [     ]

              A、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地点和年代与文献中的夏王朝基本一致,以此资料来复原夏王朝的历史带有推论性质
              B、殷墟甲骨文的记载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形成证据链,可以还原商朝历史
              C、《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法律,据此可完全窥见古巴比伦王国历史
              D、考古发现的大量商代青铜酒具证明商人酗酒
            • 6. 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     ]

              A.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粟和稻的遗存
              C.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存在的大量稻谷的遗存
            • 7.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     ]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 
            • 8.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博学的商族后裔 孔子,坚信“周因于殷礼”,却因商代“文献不足征”,周代“郁郁乎文”、而“从周”。历代儒者言必称三代,但面 对《史记》《尚书》中保存的不到五千字的商代历史记录,语焉不详。  从19世纪末开始,学者认识到一些药用“龙骨”上的刻划是商代文字遗存,称这些刻在龟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为“契文”、“殷契”、“卜辞”,从而引发了搜求与研究热潮。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片,考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20世纪20年代,“甲骨文”成了定称。随着1928年开始的殷墟遗址科学发掘, 出土了15万片以上的甲骨,编辑出版了《甲骨文合集》。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从甲骨文五千多个单字中释读出一千余个。学者们发现,甲骨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造字六 法,在甲骨文中已体现得相当充分;诸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等句子表现的语法结构,与后世古文几无不同。“甲骨学”已聚集起众多学者,对甲骨文丰富内容的研究,使我们对于殷商的了解远比孔子更为清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发现甲骨文 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指出“甲骨学”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孟子?万章》载:“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从历史角度看,这段文献
              [     ]

              A.属于信史范畴,可以作为史料引用
              B.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学传人,其言史料价值高
              C.有确凿年代和地点记载,真实可靠
              D.属于传说史料,有待相关考古研究加以证明
            • 10. 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