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 2. 7. 中共中央驻陕甘宁边区达十年。下列史实属于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是

              ①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

              ③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                         ④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 材料一 :1919年“五四事件”前《大阪朝日新闻》关于山东问题的主要报道

              发表时间、版面

              标题

              字数

              来源地点

              主要内容

              1月1日,14版

              青岛还附要求

              约70

              纽约

              客观表述中国代表团意见

              2月8日,1版

              支那委员小策

              约500

              东京电话采访巴黎

              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和会上日中代表对山东问题的辩论

              3月27日,1版

              山东还附要求

              大字,约70

              巴黎

              推测中国委员会将在下周的五国会议上提出归还青岛

              4月26日,1版

              山东问题与煽动抵制日货

              约1900

              上海

              指出中国排日亲美的现象日益严重,强调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正当性,指责英美等国在排斥日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材料三 《红军过草地图》和毛泽东《长征》诗:(图与诗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关注报道山东问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 “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实事求是”是如何体现的? 导致材料三这次“远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他说;“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能够明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再来解决社会问题那才很容易。”他进一步解释道:“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进化之中可以分作三级。第一级是需要。人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说是半死不活。所以第一级的需要,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人类得了第一级需要生活之外,更进一步便是第二级,这一级叫做安适。人类在这一级的生活,不是为求生活的需要,是于需要之外更求安乐,更求舒服……得了充分安适之后,再更进一步,便想奢侈。”孙中山将人的生活分为“需要”“安适”“奢侈”三个等级,未必科学,但是,他实际上是在说,人的需要是不断增长、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正是人的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以他说:“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
              ——《新华文摘》2007年第2期《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

              (1)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不能解决当时民生问题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0年11月2日,罗斯福在竞选第二次连任总统的演说时呼吁:“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福利”他说。“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工人不会在风华正茂时被一脚踢开,那里的人们不会世世代代受穷,那里的穷苦农民不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那里的青年不会在垄断的淫威下乞讨工作。”“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全体人民有极好的文化教育机会。”“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那里的劳工界进入暮年之人能够安度余生,养老金和保险金将理所当然地颁发给这些为国家忙碌了一生的人。”
              ——岳西宽、张卫星译《历届总统就职演说集》

              (3)指出罗斯福政府切实保护低层民众的措施,并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党首先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生产生活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执政实践的第一位。正如当时主管全固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所说:“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
              (4)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较好解决广大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5)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