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且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自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又中国东岸夏、冬两季有季风助航,因此也增加了由海路通往欧洲的方便性。尤其于两宋年间,游牧民族盘踞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1567年明穆宗即位,正式改“海禁”为海上贸易开放,并凭借当时中国在海上贸易中所占的绝对优势,始终保持着出超的地位,导致大量外国白银源源流入。在这黄金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国大陆为腹地,以澳门为中转港的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以澳门为中心,开拓了三大航线:澳门-印度果阿-里斯本;澳门-长崎;澳门-马尼拉-墨西哥。透过这三大航线及其相互延伸,以澳门为中心向海外辐射,形成了国际贸易大循环。
              --《明朝末年的对外贸易量》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1843年至1895年(清政府)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8倍和3倍以上。但是,这一时期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是不平衡的,进口的增长超过出口,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
              --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材料四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

              (1)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以来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有利条件。
              (2)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海上“丝银之路”与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不同。“丝银之路”的兴盛对明朝中后期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贸易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经济因素。
              (4)据材料四指出,1979年以来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对外贸易的认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一一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  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一一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一一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突破”的核心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分析这一时期与前两个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