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
              材料二  1954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在经济方面有何政策?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试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谈新政


              (1)材料一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什么?举例说明什么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再也不能充当“看不见的手”……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等办法扩大政府支出,增发纸币、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和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减少政府支出,减发纸币,提高利率,以限制投资和消费,而在社会政策方面,政府应当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向富人多增税,然后用于救济穷人,使之用于消费,从而扩大购买力,刺激生产和投资,增加流量。

              ——凯恩斯(1031年)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的哪些新政措施与凯恩斯的主张基本一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战后,发达国家如何根据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两条即可)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有何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时,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美]彭慕兰等《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1: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

              图2: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

              图3:在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取救济金的美国人
              (1)图片2和图片3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指出这一事件产生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什么对策?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9%,1975年上涨11%。
              ——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三:1973年底,为了稳定美元,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发达国家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
              ——摘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二战后为避免发生像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发达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经济危机所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为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作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各阶段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