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1954年,王援朝的父亲参加了人大代表选举
              B.1968年,王援朝的父亲被红卫兵批斗,家也被抄
              C.1973年,王援朝的舅舅从国外回来并当选为政协委员
              D.1998年,王援朝被村民民主选举为村主任
            • 2. 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薪,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 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

              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摘自《1787年宪法》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与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有过一次有历史意义的谈话。黄炎培说:中国历史有一个从兴旺到灭亡的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在历史上,周期律是跳不出的,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欣然答道: “我们已经找到一条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窑洞对话”。2012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走访各民主党派时,称“窑洞对话”对中国共产党仍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摘自凤凰博报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建设层面概括建国初期中共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习近平重提“窑洞对话”说明了什么?

            • 3. 标语口号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文化革命齐造反,革命路上当闯将。”“砸烂公检法”“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以上标语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阶级斗争为纲”
              B.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C.社会矛盾尖锐
              D.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4. 新中国某一时期的宪法规定: “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同时又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这一时期是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5. 到1968年9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先后建立革命委员会,形成了一元化领导体制,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 6. 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众议员人数以每3万人选出1人为限,但每州至少应有众议员1人。……合众国参议院由每州州议会选出2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6年,每名参议员有1票表决权。

              1820年第19条修正案: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序: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百度·百科:部分学者认为,由于美国各州的人口差异很大,而各州在地位上保持平等,因此美国宪法规定的修正程序导致少数人可以否决大多数人的决定.在极端的情况下,仅仅拥有美国4%人口的州可以否决90%以上的美国人的议案,但反对派认为这种极端情况并不会出现。但是,根据宪法规定,任何对于宪法修正程序的修改都需要通过新的修正案,这将会导致出现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的情况。 

              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美国宪法历时200多年而依然鲜活如初、充满活力。要知道,这200多年,美国国内面貌、社会结构、人口构成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如此巨大的转变,又老又旧的美国宪法居然能够基本上在维持原貌的框架内,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政治史上一个奇迹。必须承认,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实乃美国一切发展的基础,而且,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贡献给现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创新。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参众两院的议员的选举办法主要平衡了什么问题?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论证“1787年美国宪法是原则和妥协的产物,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典范性”的观点。

            • 7. 关于下图出现的原因,海内外学者有多种说法。下列比较符合国内主 流认识的说法是 
              A.阶级斗争、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说
              B.权力斗争说,党内斗争说,接班人之争说
              C.传统文化说,东西方文化冲突说,封建影响说
              D.个人崇拜说,“左”倾思想恶性发展说
            • 8.

              从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得到的深刻教训是( )

              A.要在综合平衡中发展经济
              B.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要通过抓革命促生产
              D.要清除修正主义在党内的影响
            • 9.

              阅读下图,据此可知,当时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B.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
              C.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
              D.国家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