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革对我国的社会文化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下列现象不符合史实的( )

               ①文革时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推广到全国各地。

               ②1973年琼山县人民恢复了公期活动,使海南本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③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文革期间高等院校停止了所有的招生工作。

               ④文革结束之后,中国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 2.

              下图是一本残缺的历史著作《“×××××”十年史》封面。封面设计者将“历史”的拼音“Lishi”颠倒设计,以表达某种暗喻。据此推断,这个“十年”应是

              A.1945~1955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7~1987年
            • 3. 材料  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
              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
              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但是通现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
              --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对武则天评价的阶段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因素。
            • 4. 在中外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印象也会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他的札记中,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都有丰富的出产。”
              --摘编自凤凰网《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1)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6、17世纪利玛窦把“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原因。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交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
              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怖与邪恶的象征。
              “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2005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材料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全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那些原则?并简述它颁布的主要意义。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吸取了什么历史事件的教训?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

              (3)综合以上所有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趋势。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图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全体会议            图3第一次会议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2分)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6分)

              (2) 材料二体现新中国的哪些政治制度?(6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该宪法的通过在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4分)

              (4)材料四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5分)

            • 7.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  )

              A.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8.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十年“文革”在政治制度方面给党和人民最深刻的教训是(  )
              A.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B.必须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实行对外开放
            • 9.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密切关注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 10.

              某地方电台播放了一首当时的流行歌曲:“红卫兵,红卫兵,革命的烈火燃在胸,阶级斗争风浪考验了我,路线斗争锻炼的心更红……”。歌曲播放后开始播报新闻。下列内容最有可能被播报的是( )

              A.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大岗村水稻亩产超万斤
              C.打倒反动学术权威王某某
              D.实行“包产到户”,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