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材料可以表明

              A.租界推动了上海市政现代化进程
              B.上海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贸易金融中心
              C.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D.上海走在近代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前列
            • 2.

              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材料表明(  )

              A.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
              B.商业风气渐开,经商观念逐渐形成
              C.上海区位优势明显,人口开始大量聚集
              D.知识逐步贬值,士人追名逐利
            • 3.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信息交流工具,语言对于研究社会变迁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58年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日后英国文书都用英语书写,遇到中英文意冲突时,以英文为准。

              1862年

              广州买办唐廷枢,因为目睹“诸友不通英语,吃亏者有之,受人欺瞒者有之,……受人凌辱者有之”,特地发奋编写的英语教科书《英语集全》出版。此书不但方便中国人自学英语,也可以让英美人士学习汉语,风行海内。

              1868年

              (同文馆学生)张徳彝首译了“自行车”,“电报”“螺丝”,还向国人介绍了诸如“蒸汽机”“升降机”“管道煤气”“标点符号”乃至“巧克力”等新事物。

              1877年5月

              《申报》一则启事招买办,要求“须识英语并熟于进出口各货生意”。

              1891年

              《纽约时报》刊发消息:“今年20岁的大清国皇帝陛下,目前正由两个受过英美教育的北京国子监学生负责教授英语。”

              1904年

              《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以英语教育为重要内容的近现代新式教育的正式确立。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后,民国初年英语教学在晚清及清末已进行了几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日渐巩固。

              以“英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题,运用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述。
              (要求:1.观点明确清楚 2.论述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

              材料二    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报纸总印数(亿份)

              246.8

              211.3

              263.3

              318.4

              329.3

              广播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280.799

              647762

              2332164

              2931682

              3381466

              电视节目制作时间(小时)

              38056

              91572

              383513

              526483

              585007

              互联网用户(户)

              7213

              3014518

              902171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按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写出上述图片反映的传媒形式的名称。并为本次展览拟定一个标题。

              (2)根据材料二分析,表中四种传媒发展速度哪种最快?说明了什么问题?

              (3)为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变迁情况,你会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相关资料?

            • 5. 1896年8月14日的《申报》一则广告:“ 8月14日广告又云:“徐园七夕仍设文虎候教……园内陈设古玩、异果、奇花,兼叙清曲,是夜准放奇巧焰火,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说明当时中国

               

              A.电影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B.西洋影戏与中国传统戏法相互融合
              C.广告成为报刊的主要收入来源
              D.电影作为传统娱乐的补充而存在
            • 6. 1897年9月5日上海《游戏报》第74号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记载自己观看某艺术形式的感受:“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这一艺术形式是
              A.皮影
              B.电影
              C.戏剧
              D.电视
            • 7. 中国电影无声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定军山》拍摄成功
              B.《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C.《渔光曲》拍摄成功
              D.《风云儿女》拍摄成功
            • 8.

              120年前中国放映了第一部电影,当时放映的是(  )

              A.进口有声黑白片
              B.进口无声黑白片
              C.国产有声黑白片
              D.国产无声黑白片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囻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申报》把“国”字改为“囻”的用意是什么?《申报》的祝词反映了哪些时代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吾人仰望之中山,而事后追思事前之希望,果相仵(等同)乎?抑不相仵乎?此又足以系今日之怀思而惹全国之注目矣!
              ——《申报》1912年9月9日

              (2)材料三所述是《申报》对辛亥革命较为客观的反思。结合史实,说明这一反思的社会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5年在论说栏内宣布办报新方针:……(2)扩充篇幅,标题力求醒目,并开始采用新闻分栏编辑法:(3)多载专电,通讯,广译外报评论。
              1909年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28年《申报》销路已超过十四万份。广告收入和发行收入蒸蒸日上。
              1932年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改进副刊《自由谈》的内容,使其大众化。创办申报流通图书馆,普及教育。
              1937年《申报》正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年《申报》香港版出刊。刊登毛泽东著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1946年《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全。
              1949年《申报》终刊。中共派员进入《申报》馆,在原址出版《解放日报》。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3)根据材料四,指出《申报》在哪些领域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下面三组漫画是中外不同时期社会面面观的反映。
              材料一:

              图一《沉默的强盗》(骷髅在飘着废弃物、发黑变臭的河面上“划船”)

              图二 《被垄断组织操控的美国参议院》

                材料二:

                材料三: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稻子玉米搭彩门,悟空说是南天门,
              社员高坐哈哈笑,这是俺社幸福门。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与苏联出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可能,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性学习有时要求动手做。民国初期的一些法令对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如果要用漫画将当时男女市民从头到脚的重大变化呈现出来,你觉得最主要要注意哪两点?(不必画出,只需文字说明)综合你看到过的能够反映历史片段的漫画,简述它们与历史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