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信息交流工具,语言对于研究社会变迁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58年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日后英国文书都用英语书写,遇到中英文意冲突时,以英文为准。

              1862年

              广州买办唐廷枢,因为目睹“诸友不通英语,吃亏者有之,受人欺瞒者有之,……受人凌辱者有之”,特地发奋编写的英语教科书《英语集全》出版。此书不但方便中国人自学英语,也可以让英美人士学习汉语,风行海内。

              1868年

              (同文馆学生)张徳彝首译了“自行车”,“电报”“螺丝”,还向国人介绍了诸如“蒸汽机”“升降机”“管道煤气”“标点符号”乃至“巧克力”等新事物。

              1877年5月

              《申报》一则启事招买办,要求“须识英语并熟于进出口各货生意”。

              1891年

              《纽约时报》刊发消息:“今年20岁的大清国皇帝陛下,目前正由两个受过英美教育的北京国子监学生负责教授英语。”

              1904年

              《癸卯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以英语教育为重要内容的近现代新式教育的正式确立。

              20世纪初

              辛亥革命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后,民国初年英语教学在晚清及清末已进行了几十年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日渐巩固。

              以“英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题,运用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述。
              (要求:1.观点明确清楚 2.论述可以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材料二 清末民初国旗变化

              材料三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创者是谁?据材料一,概括它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对比材料二中清末民初的国旗,说明五色旗的设计体现了哪些政治理念?

              (3)据材料三,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