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一战后中国山东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山东问题成为巴黎和会上各国争论的焦点
              B.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被迫同意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九国公约》的签订使山东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D.华盛顿会议期间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得到了重要修正

            • 2.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
              B.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C.德、俄基本退出争夺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 3. 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但又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是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 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极力削弱德国的主要意图是
              A.剥夺德国的殖民地
              B.重建欧洲大陆霸权
              C.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D.获得德国的大量赔款
            • 5. 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都为维持和平建立了国际性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巴黎和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的意见。这些内容被列入国联盟约中。盟约规定会员国“必须将本国军备减至最少之限度,以足以保卫国家的安全及共同实行国际义务为限”;“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联盟任何会员国,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德国在中非的前殖民地,由委任国“负地方行政之责”。 &;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等整理
              材料二:国联成立的最初几年,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日内瓦议定书》。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中国也是国联的创始会员国。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国联调查后确认日本侵占中国领土,但认为日本有“欲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的根据”。国联的许多裁军计划,事实上成为空谈。
                                                                                                                                                   ——摘编自人教版普高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三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被列入国联盟约中“取得一致的意见”的内容及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是国联的创始会员国的依据,并概括编者是怎样评价国联的。(8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完成表中划线处的空格,并简述联合国成立对世界的作用。(10分)

            • 6.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莱茵河左岸和一条宽50公里的右岸狭长地带为非军事区。这一规定说明“非军事区”的区域是:
              A.萨尔区
              B.莱茵河西岸
              C.莱茵河两岸
              D.莱茵河东岸
            • 7. 材料一 :1919年“五四事件”前《大阪朝日新闻》关于山东问题的主要报道

              发表时间、版面

              标题

              字数

              来源地点

              主要内容

              1月1日,14版

              青岛还附要求

              约70

              纽约

              客观表述中国代表团意见

              2月8日,1版

              支那委员小策

              约500

              东京电话采访巴黎

              较为详细地记录了和会上日中代表对山东问题的辩论

              3月27日,1版

              山东还附要求

              大字,约70

              巴黎

              推测中国委员会将在下周的五国会议上提出归还青岛

              4月26日,1版

              山东问题与煽动抵制日货

              约1900

              上海

              指出中国排日亲美的现象日益严重,强调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正当性,指责英美等国在排斥日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材料三 《红军过草地图》和毛泽东《长征》诗:(图与诗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关注报道山东问题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 “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实事求是”是如何体现的? 导致材料三这次“远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 “机器……是西方的物质文明”。由此,甘地得出结论,“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着他旋转”。
              材料二 据贾·尼赫鲁回忆:“甘地第一次踏进国民大会党组织就立刻把国民大会党的党章完全改变了。他把它变得民主化并成为一个群众性组织……现在农民大量涌进来了,……产业工人也进来了……。”
              材料三 甘地写到:“印度教徒、回教徒、帕西教徒、基督教徒,是印度变成他们的国家的,都是同胞,并且他们如果真是为了自己的福利,必须联合一气,共谋生存。”他号召,“一切隶属宗教的信徒,不问是谁,只要同处在一个国家里面,即须痛苦相关,患难相助”。
              材料四  1919~1922年间一度出现了如下良好的情况:“普遍的骚扰之中有一个值是注意的特点,就是印度教徒和回教徒的空前亲睦。他们领袖之间的团结早已是民族主义纲领中一项固定的计划……稀有的亲睦景象发生了:印度教徒公然接受回教徒递给他的水,回教徒方面亦然。‘印回合作’是当时游行时用叫喊和旗帜表现出来的口号,印度教领袖竞被准许在清真寺的讲坛上宣传。”       ——均摘自王春良著《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根据材料,归纳甘地的斗争主张,指出其主要影响,并对甘地做出简单的评价。
            • 9. 20世纪上半期,伴随着美日的同时崛起,中、美、日关系几经演化,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开罗会议在三国关系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回答:
              (1)三次国际会议对中国山东或台湾的主权问题有何规定?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中日矛盾,在三次会议上美国各持什么态度?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下列为20世纪上半期出现的国际会议。它们( )

              1919年1月18日

              巴黎和会

              1921年11月12日

              华盛顿会议

              1941年8月14日

              罗斯福和丘吉尔大西洋会晤

              1942年元旦

              26国华盛顿会议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①反映了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变化

              ②都由大国操纵并损害弱国利益

              ③都体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合作 

              ④展现了人类对和平的美好追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