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 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 (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 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世纪的中国出现“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同时的意大利也出现享乐纵欲风气,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广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欧洲有许多特殊的因素必须考虑进去:欧洲历史发展的具体条件,欧洲封建制度的形式,欧洲的重商主义和工业化建设日益增长的需要,希腊人从苏格拉底时期以后对欧洲文化历史一贯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都足以充分解释那个“伽利略奇迹”之谜。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二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三 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材料四 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于欧洲的“特殊因素”有哪些?与欧洲对比,你认为中国社会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请写出它们分别开辟了哪三个历史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四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才莫,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撞出海与外国互市。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一一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3)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指出其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一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4)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上材料,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
              ——明代·张居正

                材料二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近代化包括近代观念的转换、近代企业的创办和近代民主制度的汲纳三个方面的对近代文明的追求和实践活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脉络是沿着这三个层面向纵深延伸的。
              ——孙占元《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纵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张居正这一言论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思想?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这一观点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三,以20世纪最初20年的相关史实,阐释作者有关“中国近代化发展脉络向纵深延伸”的历史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科举)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书(即按照要求作好书法字),有明算。凡择人之法有四:……三曰书,楷法遒美……得者为留,不得者为放。

              ——《新唐书·选举志》


              材料三 这一时期(明朝)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 “好货”、“好色”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秦始皇在“初兼天下”的情况下采纳这一建议有何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举出三位唐代“楷法遒美”的著名书法家,唐朝以“明书”和“楷法遒美”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和选才标准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一特点的社会经济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