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伴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秩序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表(单位:两白银)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贸易状况。并指出它反映了什么问题?(5分)

              材料二  1965~1985年世界贸易示意图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并分析其成因。(5分)

              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它只是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没有具备法律约束性的强制手段。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又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一赵维田《世界贸易组织(WTO)》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5分)

               

            • 2.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两倍。其中,80%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跨国公司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控制着国际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现在它们越来越重视生产和销售,全世界生产和销售仅有20%是在国内进行。

                                            ——以上资料均摘自孙颖、黄光耀编的《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2005年12月,香港承办世贸部长会议,全球几千名反全球化人马随之纷纷杀到,用特区政府的话叫做“展现世界示威文化”,有人说反全球化运动已经“全球化”(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代表哪些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成立说明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哪种趋势?(2分)

              (3)你如何看待“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4分)

               

            • 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剖析》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现代欧洲国家福利制度的特点。(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哪些社会问题?(6分)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5分)

               

            • 4.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
              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
              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
            • 5.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是一组有关这一体系的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最高数字。但到了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英、法、西德、意、荷、比、瑞典、日、加),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000亿。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特里谢说:假如我们没有纪律,我们便会质疑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运作。他指出,近来的市场动荡不定,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在特里谢看来:此前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特里谢主张“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你认为这一主张能实现吗?为什么?

              (5)为解决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你对各国有何合理化的建议。

               

            • 6.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

              材料二  1949年以来冷战的升级;由于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莫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机遇。……莫内迅速返回巴黎,与助手立即起草了一个方案,要旨是将法、德煤炭和钢铁共同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监督管理下,同时邀请其他欧洲国家自愿参加。1951年,法、德等六国正式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协议。尽管协议与莫内的草案有所区别,但总的来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出现在地平线上。

              ——崔永元《“欧洲之父”的思路及其亚洲启示》

              材料三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2007年)

              1951  法、德六国签订《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  法德六国在罗马签署协定,决定实施共同农业政策

              1967  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  英国、丹麦和爱尔兰成为成员国。其后,希腊等三国相继加入。

              1974  欧洲理事会成立    1979  欧共体成立欧洲议会

              1993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  奥地利、瑞典和芬兰成为成员国。

              2002  欧元开始在市场上正式流通

              2004  匈牙利等十国加入欧盟       2007 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2 分)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3分)

              ⑵依据材料二指出,欧洲突破“坚冰”、走向联合的因素有哪些?( 4分)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坚冰”突破后,欧洲的合作是怎样—步步深化的?(3分)

              ⑶根据材料三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演时趋势?欧洲一体化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何种趋势?(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