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新型国家的架构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改造胜利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带有司法独立意义的内容写入公报,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下列对于中国民主法治的发展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文革期间建立的“革委会”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中的一次大倒退

               ④1982年全面修订宪法,将“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
            • 3.

              民主政治一直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追求,制定宪法或颁布法律文件是实施和保障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近代以来的宪法或法律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宪法
              B.《共同纲领》是中国现代史上首部社会主义宪法
              C.1954年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否定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一项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 

            • 5. 民主法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2)材料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 6. 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四千年来”的政治发展趋势。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会 议

              时间(年)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1965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75

              第四届全国政协会议

              1964——1965

              第五届全国政协会议

              1978——1983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什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这一制度有何新的重大发展?
              (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重大意义?
              (4)通过材料四,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5)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是怎样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 9. 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在20世纪第二个10年里,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果?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呈现出曲折发展的特点。建国初期,我国民主建设的成果有哪些?出现“曲折”的原因是什么?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新发展?

              (3)概括完善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因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