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66年8月,周恩来按照毛泽东的批示,开列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名单,要求对宋庆龄、郭沫若、章士钊、傅作义、李宗仁等人士,还有人大常委会、各民主党派中央的负责人等,均给予保护。该事件从本质上说明当时

              A.毛泽东、周恩来对民主人士的关心和保护
              B.立法机构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C.宪法无力约束国家政治生活和公民社会活动
              D.我国领导人在努力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正义
            • 2.

              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

              ——钱穆《理学与艺术》

              材料二 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史实,说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三元并存与互补”指的是“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从这三个角度展开,指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

            • 3. (12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呈现阶段性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相关情况

              1951年

              9 月2日 下午3时,首都各界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周年大会,出席者有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代表郭沫若、陈叔通、彭真、李济深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关于“ 九月三日 抗日战争胜利日纪念办法的通知”中强调:中国人民所以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一方面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下团结起来,一方面是“中国人民得到了苏联在精神上与物质上的长期支援和最后出兵解放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的伟大援助”, “美帝国主义是今天中国人民的死敌” ……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此后除《人民日报》等上发表有社论纪念抗战胜利外,其他纪念活动几近停滞,抗战胜利纪念日似乎被遗忘……

              1985年

              上海晋元中学在沪西工人影剧院举行纪念大会;《解放日报》发表有张祺的《上海职工同新四军的战斗情谊》、陆诒的《徐州会战中访李宗仁将军》、李直峰的《抗战期间的对日无线电侦破工作》等;上海市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文艺演出在文化广场隆重举行……

              1995年

              “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题书介展览”在香港举行,集中展出内地和台、港、澳地区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抗日战争的300多种书籍、图册和音像制品;9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座谈会;共青团中央等单位为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联合主办“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 ……

              问题: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的两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 4. “文革”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    )
              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
              C.要防止个人崇拜
              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
            • 5. 30. 下图是某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宣传单,据此推断此宣传单最有可能出现于

              (图注:毛主席语录下为外语喊话教材,用中文分别音译了英语、俄语的一些常用语,如缴枪不杀、出来、我们宽待俘虏、不要动、举起手来、跟我们走等)
              A.解放战争时期
              B.建国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 6.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承认。但是,对于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仍有个别人持敌视的态度……坚持“两个中国”的错误态度。……中国奥委会于同年I 1 月6 日正式宣布不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以实际行动表示抗议。   

              材料二  1979年,中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1年,何振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关系及与国际奥委会的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北京,这个有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都终于获得成功,于2001年7月得到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   

              材料三  中国不断地用成功向世人展示着自己,中国也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着自己。 2007年 10月 22日,在中共十七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美未来,报告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阐述“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论断,彰显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没有参加奥运会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2001年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主要原因是有哪些?(8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经历怎样的曲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在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建设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8分)

            • 7. 近现代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注意研究国情,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决策,但有时也出现过重大失误。请判断属于重大失误的一项是(  )
              A.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
              B.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文化大革命
            • 8. 读下表《部分省市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日期表》,这一机构成立的历史影响是 (  )

              省、市、区

              黑龙江

              山东

              上海

              贵州

              山西

              北京

              成立日期

              1 月 31 日

              2 月 3 日

              2 月 23 日

              2 月 13 日

              3 月 18 日

              4 月 20 日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最后胜利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开创了政治建设新阶段   
              D.民主政治制度遭受严重破坏
            • 9. 法制史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是否健康的关键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于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理性  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

                  ——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

              (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大写的法”在罗马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材料二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 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司法权的具体规定。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邓小平认为“必须加强法制”的原因。

            • 10.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一次会议制定的?这部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文革给我党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新时期为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我党采取哪些措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