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53年中国在抗美援朝中取得了巨大胜利,打击了美国的战争政策;又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挫败了美国的图谋,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其国际关系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有利于与周边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B.巩固了中国与朝鲜和东盟的传统友好关系
              C.有效避免了在中国周边出现敌对政权的危险
              D.为国内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 2.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加强了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D.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 3.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C.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在斯大林的默许下,越过三八线,朝鲜半岛爆发内战。美国认为朝鲜发动这场战争是受苏联的指使,于是迅速作出反应,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7月7日,在苏联代表未到场的情况下,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介入战争,并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丹东被炸。在金日成求助苏联未果的紧急情况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着重重压力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结束。1954年,日内瓦会议也未能解决朝鲜半岛统一的问题,南北双方从终点又回到起点。朝鲜战争使东北亚各国重新组合,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战前美苏均势变成了苏、中、朝北方三角关系和美、韩、日南方三角同盟的对抗,出现了美苏冷战“大气候”下的“小气候”,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美苏冷战结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西欧冷战的标志“柏林墙”倒塌,德国终于实现了国家民族的统一。然而作为半岛分裂的标志——“三八线”岿然未动。可见,朝鲜战争带给南北朝鲜人民的伤害一时间还是难以消除的。——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规模迅速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的影响。

            • 5.

              “顾全大局的克制,谋求团结的诚意,求同存异的耐性。再加上恰如其分地揭露和反击,这一切为会议排除障碍获得成功打开了道路,也使周恩来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景仰和尊重。”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A.打破了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意图
              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实事求是
              D.与不结盟运动的精神高度一致
            • 6.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迫使美国公开承认了新中国的合法地位
              C.以世界大国的身份步入了国际外交舞台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7.

              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的正确理解是万隆会议

              A.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B.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

              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

            • 8.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①。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注解①: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转换身形。)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下图: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朝的对外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态度或外交状况的根本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