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一  近代屈辱外交篇

              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展示二  现代独立自主篇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

              “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的回忆录

              展示三  新时期对外开放篇

              “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使人类更加和睦。”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展示一,《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展示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材料中的“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展示三,列举两个与上海有关的实例,说明中国在新时期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 2.

              新中国外交秉承“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的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外交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便利两国人民互相朝圣和往来起见,双方同意基于(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二)互不侵犯、(三)互不干涉内政、(四)平等互惠、(五)和平共处的原则,缔结本协定。

              ——1954年《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

              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亚非十三国时提出)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的时候,严格遵守以下原则(节选):第二,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又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第四,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1964年《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

              材料三  从“上海精神”到“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主张一脉相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奉行的内外政策,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我们愿同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为建设和谐地区作出不懈努力。”

              ——2013年《记习近平主席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发展。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举措为例,论证“新中国走一条义利兼顾的外交道路”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在斯大林的默许下,越过三八线,朝鲜半岛爆发内战。美国认为朝鲜发动这场战争是受苏联的指使,于是迅速作出反应,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7月7日,在苏联代表未到场的情况下,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介入战争,并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丹东被炸。在金日成求助苏联未果的紧急情况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着重重压力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结束。1954年,日内瓦会议也未能解决朝鲜半岛统一的问题,南北双方从终点又回到起点。朝鲜战争使东北亚各国重新组合,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战前美苏均势变成了苏、中、朝北方三角关系和美、韩、日南方三角同盟的对抗,出现了美苏冷战“大气候”下的“小气候”,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美苏冷战结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西欧冷战的标志“柏林墙”倒塌,德国终于实现了国家民族的统一。然而作为半岛分裂的标志——“三八线”岿然未动。可见,朝鲜战争带给南北朝鲜人民的伤害一时间还是难以消除的。——摘编自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规模迅速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的影响。

            • 4.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①。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注解①:所以我们要采取安抚、笼络的手法,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转换身形。)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上卷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的三次建交高峰。如下图: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清朝的对外态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并列举出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时的两项重大外交活动。

              (3)依据材料三,分析促成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态度或外交状况的根本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