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搜集新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相关资料时,搜集到了“三落两起”“濒临崩溃”“有所发展”等词汇。这些词汇所评述的是我国的哪一经济发展时期( )
              A.“一五”时期   
              B.1953—1960年
              C.“文革”时期   
              D.“文革”结束以后
            • 2.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中的记录,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树底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回家后,看见村里一下子已大变样,成了红卫兵的世界”

                  ④家里的锅都归了公社,说是要炼钢铁

               

              A.①②④③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 3.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1956年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 4. “没有‘文化大革命’,也就没有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进步。”“如果没有‘文革’,中国的改革不可能来得这么快。”“文化大革命”对改革政策出台的主要影响是(    )
              A.完善了中国经济制度
              B.宣告了原有政策的失败
              C.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鼓励民众发展私营经济
            • 5.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新中国经济建设内容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写的提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提纲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6. 24、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发展是硬道理  

              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 7. 20、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
            • 8. 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

              年份

              工业总产值

              (亿元)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亿元)

              比上年

              1966

              2 534

              +17.3%

              558.7

              +24.4%

              1967

              2 104.5

              近-10%

              419.4

              -25%

              1968

              2 015.3

              -4.2%

              361.3

              -13.9%

              材料三:“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材料四: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摘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五:“中国全面推进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200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1980年的7.4倍,年均增长9.5%,农村两亿两千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2002年10月24日)

              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6年底我国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二,你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几次波折”?(7分)

              (3)据所学知识,材料四中所说的率先“尝试”变革地方是哪里?(2分)主要针对的是什么?(2分)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4分)

              (4)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6分)

            • 9. 29、文化大革命十年使中国的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它给人们提供的教训是       (   )
              A.要实事求是
              B.要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要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0. 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①人民公社化  ②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大跃进  ④农业合作化
              A.④③①②
              B.④②③①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