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日本根本上是一个海洋帝国,战争能力依赖于大量海外物资的输入包括石油、钢铁、焦炭和橡胶等,此外,为了粮食供应,日本也必须输入其食糖和黄豆的大部分,以及20%的小麦和17%的大米。但当日本投入战争时,其商船总吨数却只有600万吨,比英国在1939年开战时的数量1/3都不到。而且日本尽管已有两年的欧战教训和其本身的扩张计划,但对于航运保护组织却几乎是一点都没有。仅当其船舶已经受到重大损失之后才开始认真努力以求弥补,却已经太迟。战争初期,日本的潜艇集中于攻击军舰,美国的潜艇却以攻击商船为主,且以日本油轮为主要目标,其结果是日本的主力舰队为了接近石油产地而被迫留驻新加坡,至于在国内,由于燃料的缺乏,无法获得适当的训练飞行,遂使飞行驾驶员的训练大受影响。对于日本的最后崩溃,这些是重要的因素。

              ——摘编自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认为日本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 2.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当日圣祖因二阿哥(康熙嫡长子)之事。身心忧悴,不可弹述。今朕(雍正)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摘编自《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确定了惩办日本战犯、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建立和平民主新日本的政策目标。12月,麦克阿瑟任命澳大利亚人韦伯为东京审判法庭庭长。

              1946年1月,麦克阿瑟颁布了《特别通告》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明确规定了判断战犯罪责的3条基本原则:第一,国际法规定的“通行的战争犯罪”。第二,计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或违反国际条约、协定或诺言的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上述战争的一种共同计划或同谋的“反和平罪” 。第三,在战前、战中针对任何平民的屠杀、灭绝、奴役、强制迁移以及其他的非人道行为的“反人道罪”。

              1945年12月 23日凌晨,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执行绞刑。

              1948年12月 24日,麦克阿瑟宣布,释放本已被判刑、仍在监狱服刑的19名拟宣判的日本甲级战犯嫌疑犯。

              1950年11月,已经轻判且刑期未满的重光葵被非法释放。不久,他竟成为日本外务大臣和副首相。……更有甚者,甲级战犯嫌疑犯岸信介在被释放当年即当选为日本国会议员,后又出任日本首相……

              ——《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无论在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还是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抑或对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暴行——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虐待俘虏、屠杀平民、开发使用化学武器等,裕仁不仅未采取任何阻止行动,反而嘉奖了犯罪者”。但是作为日本侵略战争的最高统帅,裕仁天皇却没有收到任何追究。

              作为被免予起诉的交换条件,石井四郎等20名“细菌战专家”,向美国提交了长达60页的人体实验报告……从而逍遥法外。……一些参与研制细菌武器的日本军人,凭借在中国开展“活体实验”获得的数据,撰写和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竟因此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

              ——《中国抗日战争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东京审判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审判的缺陷并分析其原因。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自从17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卷帙浩繁的著作,不但内容广泛,而且思想差异很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可说是千差万别。颂扬他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一样,是古往今来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彰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争取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的和无情的背弃。有人在讲到这样两方面极端的评论时曾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人说得更坏了。”也有很多人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休谟说他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拿克拉兰敦典型的话来说:克伦威尔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英】查尔斯•弗思著《克伦威尔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说明克伦威尔“最伟大的人”、“最臭名昭彰的暴君”? 
              2)同是一个历史人物,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分歧?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1分)

              材料  1945年,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美、英、苏三国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会议通过决议:战后处置德国问题,决定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德国必须交付战争赔偿以及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一般原则;波兰问题,三国决定波兰东部边界大体上以寇松线为准,在若干区域作出对波兰有利的5—8公里的逸出,同意波兰在北部和西部应获得新的领土,其最后定界留待和会解决;关于波兰政府的组成经过激烈争论,同意以卢布林的波兰临时政府为基础进行改组,容纳国内外其他民主人士;远东问题,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库页岛南部及邻近岛屿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千岛群岛交予苏联;联合国问题,同意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加盟共和国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摘编自严双伍《戴高乐与雅尔塔会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召开的可能性。(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学家认为雅尔塔会议“实际上是向苏联颁发承认书和授权书”的依据。(6分)

            •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纽伦堡法庭宪章规定,所有英、美、法、苏四国法官到齐才能开庭;为保证正常开庭,每名法官都配备了预备法官。东京法庭拥有十一国法官,约为纽伦堡法庭的3倍。为提高审判效率,东京法庭宪章规定,只要过半数的法官出席法庭即可开庭,而且不设预备法官。纽伦堡法庭宪章规定,法庭的决定需获法官多数通过,如出现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则以庭长的意见为准;东京法庭宪章规定,法庭的所有决定只要获得出席法官半数以上的支持即获得通过。纽伦堡法庭宪章规定,参加审判的四国各任命一名首席检察官,平等参加审判,议事采用合议制,即多数决定方式;东京法庭宪章规定首席检察官由盟军最高统帅任命,其他国家指派参加审判的检察官为助理检察官,其职责仅仅是协助首席检察官工作,这就造成了美国的大权独揽。东京法庭宪章在“违反和平罪”的定义中,将侵略战争不论是否经过宣战都认定为侵略战争,将日本发动的不宣而战的侵略战争纳入追究对象。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东京法庭宪章与纽伦堡法庭宪章在内容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述东京法庭宪章规定的意义及其造成的后果。

            •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3年,苏联已经在卫国战争中取得了优势,反攻已是必然,所以英美都要首先考虑到阻止苏联进一步在欧洲扩大自己的优势。英美盟军为履行美、英、苏首脑在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上达成的关于在西线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协议,决定在法国诺曼底地区登陆,向纳粹德国的军队发起反击。7月24日战役结束时,盟军共投入288万人,5300多艘战舰和近1.4万架战机。德军投入的兵力达51万人。战役中,盟军共消灭德军11.4万人,击毁坦克2117辆,飞机245架。盟军方面约有12.2万将士牺牲。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后说:“毫无疑问,诺曼底战场是战争领域所曾出现过的最大屠宰场之一,那一带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处塞满了毁弃的武器装备以及人和牲畜的尸体。我所见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够加以描述。一口气走上几百码,而脚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烂的尸体上。”此后,盟军继续向欧洲腹地推进,在3个月的时间里相继解放了法国和比利时等国,并攻入德国本土。

              ——摘编自《硝烟诺曼底》

              (1)根据材料,指出美英开展诺曼底登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诺曼底战役的特征及其影响。
            • 6.

              [历史——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美国总统面临的地缘政治一如既往的复杂。即使备受战争蹂躏,苏联还是对建立战后国际秩序造成了两个障碍。它的国土面积及其占领的范围破坏了欧洲的均势,它的意识形态挑战着西方制度架构的合法性。共产主义指责所有现存制度是各种形式的非法剥削制度,号召进行世界革命,推翻统治阶级。

                 斯大林的全球战略非常复杂。他深信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战争,因此“二战”结束顶多是休战。他认为希特勒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代表,而不是这一制度的异类。希特勒战败后,不管西方领导人怎么说或怎么想,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是敌人。苏联的战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为不可避免的摊牌做好准备。这意味着把苏联的安全边界尽量向西推进,并通过各国共产党和特工行动削弱安全边界之外的国家。

              ——摘编自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

              (1)根据材料,概括基辛格关于苏联对战后国际政治秩序影响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苏两国对抗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 7.

              【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初期,德国西占区的非纳粹化其有重要意义。根据《波茨坦公告》的决议:“一切纳粹党徒,除仅在名义上参与该党活动者外,以及其他对盟国目的持敌时态度者,不得担任公职或半公职以及在重要的私人企业中的负责职位。这些人必须由被认为在政治上和道德品质上有助于发展德国真正的民主制度的人予以接替。”盟军进入德国后,立即开始了逮捕行动,并强制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纳粹分子辞职。所有谋求公职、半公职以及私人企业重要职位的人都需填写一张非常复杂的手续表,然后由警察部门和情报机关进行审查,狂热的纳粹分子,不是被埋葬.就是隐藏起来了,或被关进了禁闭营,幸存下来的也暂时被边缘化了。这样在占领区的各个领域出现了许多空缺,这就为民主分子和反纳粹分子接管权力创造了机会。“在清除民族社会主义期间,民主党派获得了机会发展壮大,并在乡、州和全国范围内进入了政治领导地位”。

                                                                                                                                                             ——周显亮《二战后初期稼国西占区非纳摔化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初期德国西占片区非纳粹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德国西占区非纳粹化的意义。

            • 8.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在对广岛进行打击之前,日本领导人提出条件,要保留天皇的权力和军队不受约束的权力,战争部长等人都坚持“将战争进行到底,维护我们的国体”,日军统帅部已经准备采取“决定性行动”,设想沿日本海岸部署军队,以击退美国人的登陆。此时,美国人在冲绳和其他外围岛屿却遭遇了困难。在欧洲战场,1944年—1945年,美军有18万多人死亡。东京8月14日遭到了超过千架飞机的猛烈空袭,第二天,天皇在广播中就宣布了投降的决定,而不是在广岛遭到原子弹袭击的那一天。在促成日本投降的各种可能性中,是苏联决定不让日本人心存调节的希望,在日本北海道不远的色丹登陆,才迫使日本军方终于签署了投降书。对日使用原子弹解释为一种旨在恐吓苏联的开枪警告,是冷战的爆炸性序曲。

              当8月6日和9日两颗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高空爆炸的时候,当场死亡的人数达20多万。原子弹体现了西方盟国为结束二战而在多大程度上不惜将道德禁忌弃之不顾。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结束朝鲜战争时,为何这场冲突会逐渐地平息下来,而不是升级为一场超级大国之间的全球性冲突?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解释是,第一颗原子弹试验。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影响。

            • 9.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5年8月底,美国政府下达了《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这一纲领性文件。该文件一方面表示将根据盟国协议肃清日本军国主义和实行民主改革,另一方面又声言要“确保日本今后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对美国制定的有关占领政策,“各盟国之间如有意见不一之处,应以美国的政策为准”,等等。

                 1946年2月,盟军最高统帅提出了日本修宪三原则:天皇将作为国家元首,他的权能由宪法规定,天皇要对人民的基本意志负责;放弃作为国家主权的战争权;废除各种封建性制度。依据上述原则制订的日本新宪法于同年底正式颁布。盟国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首要战犯进行了东京审判。还进行了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以及劳动立法等经济改革。

                 1948年初,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主席凯南批评现行对日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到对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所谓“遏制”。凯南的意见受到美国统治集团的高度重视。美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撤销了以拆迁日本军事工业作为战争赔偿的计划。撤销了解散日本大企业的大部分指令。美国还增加了对日本的经济援助。

              ——摘编自刘陵、洪育沂《国际关系史简编》

              (1)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制定该纲领性文件的意图,以及战后初期美国对日进行了哪些改革?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8年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变化?如何评价这一变化?

            • 10.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美国不想重蹈德国被四国瓜分的覆辙,所以想独占日本,因此对日本有所照顾和拉拢,但单独占领后美苏争霸使得美国转而扶持日本,把他作为亚洲对抗苏联的桥头堡,后来苏联解体和日本崛起以后,为了对付中国,美国又扶持台湾和印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在二战胜利后,世界各国对战争都做了深刻的反思和反省,但日本作为二战的法西斯国家,非但未对战争罪责做深刻的反思,反而不顾国际舆论美化战争而推卸罪责。日本是受到等级制度的禁锢,受到军国主义等思想文化的浸泡和地理地缘政治而形成的民族心理的影响,导致了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反思历史,甚至无视二战罪责。

              ——熊付《日本推卸二战罪责的文化传统及政治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对日本的处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推卸二战罪责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