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确定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
              C.指出对外开放已经全面实现
              D.推动了改革的深化
            • 2. (10分),“高度关注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只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3分)
              (3)为“追求人民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3分)
            • 3.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努力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目标。回顾3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的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经济特区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上海浦东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4分)

              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

               

            • 4. 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
              A.中共十五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5. 邓小平系统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三大
            • 6.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一  19世纪中期的上海县城和租界图     图二20世纪初期的上海地铁规划图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一和图二中上海政治和经济的变迁加以说明。

               

            • 7.

              (14分)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有不同的叙述。《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枉三百声,而众以散”。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材料二

              《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述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4分)

              (2)请从市场的角度评价材料二中两大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对中国而言,两次与世界市场接轨有何不同。(10分)

               

            • 8.
              【题文】(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其中第一部分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到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再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复兴之路先后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  2007年10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也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材料三  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其中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6分)
              (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一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6分)
              (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思想文化?(3分)
            • 9.

              某同学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时,设计了“领导百色起义”、“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几个栏目的网页。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适合的应该是( )

              A.赴法留学
              B.指挥淮海战役
              C.在中共“八大”上修改党章的报告
              D.倡议兴办经济特区
            • 10.

              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