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古今中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不断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
              1867、1884年改革法案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美国政治学家詹姆斯•马奇和约翰•奥尔森认为,新制度结构运作的实际效果取决于其运行其中的社会环境;一国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必须有现实的基础、前提和条件,应该的东西必须与可行性结合才能变为现实;良好的制度不见得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制度,因为理论上良好的制度如果没有现实的社会支持率,是不可能变成现实的制度的。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构”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发这些趋势的主要原因。
              (3)结合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 2. 经济的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  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
              215(南方)
              1167.73.8590%
              隋  唐124(北方)
              328(南方)
              1450.926.4290%
              材料二  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据史载,明清时期,在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了永佃的现象,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永佃契中一般都有“其田租如不欠租,听其永远耕作”“自安之后,务要用力耕作,不得抛荒丘角,亦不得欠少租粒,听佃永远耕种,黄家(指业主)不得另召”等内容。
              (1)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二中祁门县农作物种植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永佃制的主要内容。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永佃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 3. 物质文明的创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奠定坚实基础,影响人类物质文明创造的因素是多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羊传》曰:“初税亩,初者,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
              何休注(释)曰:“时宣公无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税取之。”
              --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1)依据材料指出“初税亩”的征税标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行“初税亩”的原因。
              材料二  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如洋务派或洋务派幕僚,他们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支配权,当然还有比较敏锐的眼光。……如果把这些官僚地主与买办资本剔除出去,民族资本还会剩下多少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依据材料二从创办者、资金来源、企业属性等三方面概括中国近代企业的特点。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广汉县向阳公社换牌的主要历史背景和“摘牌”浪潮的突出作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例说同时期中国农村还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材料四  二战后日本大力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特别是购买技术专利权。到1972年共买进专利1.7万项,耗资31亿美元。198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的口号。在开发科技方面,50年代用于引进外国技术的费用占科研总经费的45%左右,60年代降于24%,70年代再降至10%,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明显降低。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4)依据材料四归纳二战后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历程。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日本和对世界局势的角度,说明战后日本重视科技的积极影响。据此,你认为一个国家应有怎样的科技发展战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