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年11月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汉《四民月令》中说:“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
              A.古代农业生产方法较合理有效
              B.古人据节气探求最佳耕作时机
              C.古代历法与水利事业关系密切
              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 2. 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这些卜辞说明(  )
              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
              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
            • 3. 世界农业经济发展史,折射了人类社会孕育成长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特点?
              (2)以英国圈地运动为例,说明其对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3)在农业发展问题上,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苏俄(联)在列宁执政时期,有哪些经济措施?我国在1953~1956年通过什么形式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4)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 4. 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 5.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抑商”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盐铁专卖”的政策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6.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 7. 《荀子•王制》:“一岁而再获之。”<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以时作泽,为上策也”。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提高土地的生产率
              C.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8. 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 9. 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材料四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材料五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
              (2)材料三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4)用表格的形式感知历史更清晰直观。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
              中国借鉴国外发展经济的模式表
              时间学习对象学习内容主要实践自我完善
              20世纪50年代A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提出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1978年后西方C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企业自主经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D
            • 10. 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陈启沅回到缫丝传统悠久的家乡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他从外国购进锅炉一座,……同时,陈启沅在简村和附近的吉水村一带招收男女工(以女工占大多数)数十人,亲自给这些新工人教授“仿西人缫丝之法”,择了个好日子,投茧开工,取名为“继昌隆”,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邢甲志《清末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人陈启沅》
                 材料三

              --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特点及所反映的经济观念。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历史条件。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