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五代后周世宗诏曰:“(东京)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宜令所司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先立标识……今后凡有营葬并草市,并须去标识七里外。其标识内,候宫中擎画,定军营、街巷、仓场、诸司公廨院,务了,即任百姓营造”。由此可见,当时东京城内(  )
              A.邸店难以满足商帮需求
              B.商品交易受官府直接监管
              C.商业活动不受空间限制
              D.草市场所由政府明确划定
            • 2. 人口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阅读图,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 3. 下列研究交子的材料:一是“(东门椒子街)街名曰‘交子’,以宋代尝设交子务于此.”二是“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员莅之,移寓城西净众寺”.据此可推断(  )
              A.社会生活受金融活动的影响
              B.交子是由官方印刷与发行
              C.说明交子印刷在东门椒子街
              D.交子成为宋代的主要货币
            • 4. 据史料记载,南宋绍兴年间,大食蕃商蒲罗辛因在两国间勤劳经商,被朝廷授予“补承信郎”。泉州代表官方管理船上事务的蔡景芳,也因招徕外商有功,被朝廷授予“承信郎”。这也许可以直接说明(  )
              A.朝廷重视并鼓励外贸
              B.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C.宋朝职官制的严密
              D.政府疏于外贸管理
            • 5. 阅读下列材料:从“人治”走向“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材料一:古代中国统治者以“息讼”、“无讼”为理想追求。孔子的一句“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成为中国士大夫的行为准则。老百姓也对息讼广泛的认同,存在“厌讼”心理。(《周礼》云:“争财曰讼”,故讼主要指民事诉讼)
                  材料二:宋代以来,江南出现“好讼”之风,明清更甚,“徽州健讼之风甲於皖省。”商人成了“诉讼”的主要群体。
                  材料三:“讼师”,是指中国古代专门以替人词讼、叫人打官司为业的人,学界一般认为出现于宋代。由于讼师的发展必定会动摇专制统治的根基,限制和打击讼师就成为统治者的当然选择。统治者从未承认过讼师的合法地位,讼师始终发展不成律师。
                  近代律师制度萌芽于古希腊,初步形成于古罗马,成熟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中国近代律师制度自西方“移植”而来,1906年清政府公布实施《律师暂行章程》,初步确立了中国律师制度。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实施的《律师暂行章程》,中国律师制度正式确立。
                  材料四: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暂行条例》,新中国第一个律师立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律师制度的正式确立;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被称为“我国律师制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统治者、士大夫、老百姓为什么都认同“息讼”、“无讼”?
              (2)结合史实分析宋代以来民俗世风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律师制度在西方形成的条件。中国近代“移植”西方律师制度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外力逼迫的结果,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4)请结合史实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律师制度确立和完善的必要性。
            • 6. 瓦肆又称“瓦舍”,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顷者京师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门。”据此得出“瓦舍”(  )
              ①取名与建筑无关   ②数量多,规模大   ③标志着市民阶层的形成   ④是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7. 若忽略图形比例,下列四幅地图中大致描绘了宋朝对外贸易路线的是(  )
              A.
              B.
              C.
              D.
            • 8. 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由此可见“市舶”的出现(  )
              A.缓和了民族危机
              B.增加了财政收入
              C.加重了人民负担
              D.改善了中外关系
            • 9. 日本东洋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中国早在10世纪(即所谓“唐宋之变”)就已经进入“近世”(即近代化的世俗的世界),是世界上最早进入近世的文明,比西洋要早3个世纪。以下经济方面的变化最能支撑宫崎观点的是(  )
              A.劳役和实物赋税      货币赋税
              B.实物农业经济       商品货币经济
              C.内陆经济        海洋经济
              D.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 10.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生活习俗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