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4分)金融活动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中枢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典当业有了新的发展,清代典当业特别发达。按照惯例……银两“肥进瘦出”,即收进银两重而借出银两轻。农民的当件与金额,占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市民、小商业者、手工业者等乡镇平民,各占l0%左右。

              (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4分)

              材料二  日升昌票号的掌柜和伙计以人力入股,是为身股,俗称“顶生意”。身股与银股一样,都享有同等分红的权利。大东家所代表的所有者只决定企业的大事,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交给大掌柜。它还有类似于现代复式记账的“龙门账”,银票的印制、密押和销毁程序,总号监督分号的“巡庄制”等一套相当完善的业务管理制度。

              (2)据材料二,概括该票号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这对当代中国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9分)

              材料三  全国银行资本总额,1912年为3625万余元,l920年为5197万余元,1925年为l5816万余元,l3年间增长了4倍多。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前13年(1912—1924年)仅济南一地就开设银行23家:占1912—1936年间新开设银行的77%。

              ——《中国金融年鉴》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11分)

               

            • 2.

              (26分)社会转型一般是指社会变迁,它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动和体制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

              材料二: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三: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四:……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农业革命、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5分)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西方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而中国却“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种差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分析30多年来中国中国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有利国际因素(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3分)

               

            • 3.

              (13分)盛泽镇丝织发达,经济繁荣,其兴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鲮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

              ——摘选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

              材料二  什么电报啊,电灯啊,电话啊,样样完备。银楼钱庄有多少,绸缎洋货铺有多少,市肆繁盛,人烟稠密,物质文明,也是蒸蒸日上

              ——选自1924年3月15日《盛泾》第四版

              盛泽纺绸,昔蜚声于世……近以人造丝织品之竞争,及南洋各地关税壁垒之高筑,遂至一落千丈……

              ——选自1935年版《江苏省鉴》

              材料三  进入20世纪90年代.盛泽镇先后创办了60多家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出口创汇戌倍增长,到21世纪初,盛泽纺织业已初步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及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

              ——选编自百度网

              (1)据材料一,概括盛泽镇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盛泽镇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有利经济因素。(6分)

               

            • 4.
              【题文】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2分)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分)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3分)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3分)
            • 5.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中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图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据表格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总趋势是什么?(1分)其主要原因有哪些?(1分)
              (2)民族迁徙对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何积极影响?(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分析民族大迁徙对我国古代南方经济产生哪几方面的影响?(3分)
            • 6.
              【题文】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8分)

              (1)依据图中所绘,请你描述北宋交通的情况。(4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叙述北宋东京的城市功能。(2分)
              (3)北宋汴京繁荣的原因有哪些?(2分)
            • 7.
              【题文】当今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方兴未艾,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从一个角度反映着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概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西汉长安城平面图及北宋东京城布局图及城市景观

              材料二:《宋史河渠志》记载:“唯汴水横亘(东京城)……,首承大河(今黄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
              (1)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西汉长安与北宋东京在城市功能上的共同特征。(2分)
              (2)对照西汉长安城平面图,说明北宋东京城的重大变化。(3分)
              (3)产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