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了梦想的民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梦想不灭,希望永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祸恶疾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注:约成书于汉代)

              材料二  

              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三、其次为民权。对于人民之政治知识、能力,政府当训导之,以行使其选举权,行使其罢官权,行使其创制权。

              四、其三为民族。故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并同时修改各国条约, 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独立。

              —— 孙中山《建国大纲》

              材料三   

              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就象个样子了,就同现在大不一样了。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材料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上的讲话(摘录)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梦”的内容(5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中国梦”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梦的实践者、实践途径、实践效果等方面概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国梦”的特点。(6分)

               

            • 2.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卷四十

              材料四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对于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分)

              (2)材料二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2分)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2分)

              (3)材料四作者有哪些新的思考?(2分)这些认识产生的经济根源何在?(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4分)分析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为何能一直保持正统地位?(4分)

               

            • 3.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有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2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三大发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3)结合所学指出“德、赛两先生”的具体含义。(2分)这说明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分)

              (4)材料三、四反映"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 4.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图(诸子论道)                  雅典学园(智慧之光)             

              材料二 《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材料三 《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两幅画所描述的景象有何共同之处?产生这种社会氛围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分)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他们讨论的主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8分)

              (3)结合材料二、三,指出两部剧作所处时代的共同经济特征。两部戏剧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 (6分)

              (4)根据材料二、三,两部戏剧中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不同的影响?(8分)

               

            • 5.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  国

              西  方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

              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

              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

              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

              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

              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

              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

              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

              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

              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做幸福与否的标准,甚至认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

              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幸福观的突出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概述从古代、近现代到当代,西方社会幸福观的内涵分别是什么?(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6分)

               

            • 6.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丙: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4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5分)

              (3)指出材料三中甲、乙、丙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3分)

              (4)通过对以上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结论?(2分)

               

            • 7.

              (30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在延续本身的传统、显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根据分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组:孔子和董仲舒              B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组:李鸿章和曾国藩            D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E组:李大钊和陈独秀            F组: 毛泽东和邓小平

              (1)A组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4分)

              (2)与A组人物相比,B组人物的思想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4分)

              (3)指出C、D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4分)他们的指导思想有何不同,为什么?(4分)

              (4)促使E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5)F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8分)

              (6)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2分)

               

            • 8.
              【题文】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
              (1)材料中反映出这位思想家的哪些主张?(6分)
              (2)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4分)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
              战国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荀子


              董仲舒
              “天人感应”学说
              南宋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
              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面对人。
              (3)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的,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4)有人说,从14到18世纪是人文主义复兴和进一步发展的两个阶段。分别阐述这两个阶段的思想主张。(8分)
            • 9.
              【题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普罗塔哥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与智者学派同一时代的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如何认识自己”“知识即美德”;
              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敬天地,远鬼神,近人事”“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材料三 刘祚昌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改革中产生的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为其发家致富作辩护,并为他们不择手段掠夺大开绿灯。
              材料四 启蒙思想家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他们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与古希腊思想家探究对象的相似之处和各自的根本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10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分析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与专制王权的关系。(4分)
            • 10.

              (20分)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依据材料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5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5分)

              (3)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5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研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