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时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 2. 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为何“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又为何“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
                  材料二  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这个概念。
              ……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的。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有“过渡人”的特征?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三  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潮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了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
            • 3. 风俗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节日习俗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
              春节已有4千年历史,许多习俗在先秦时已出现。春节正值一年农事活动全部结束,人们祭祀神明,祈愿福佑。同时也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
              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时刻。
              中秋节起源于西周,当时人们在秋收之际,拜谢月神和土地神的庇护。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合家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腊八节源于先秦时,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
              中国古代的节日习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政治、经济的某些特点。请依据上述材料进行论述。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指出图一、图二、图三分别代表的周朝的政治制度。
              (2)指出图一内容的分类以及图二所示制度的特点,并说明图三与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
            • 5. 有学者在研究中产阶级时提出了以下论点。
              论点一:在中国古代的农民和皇权官宦之间,长期存在一个起缓冲作用的乡村士绅阶层(准中产阶级)。
              论点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中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成员主要有:近代工业中的管理者和文职雇员……政府官员……文学教授、律师、作家和艺术家等自由职业者。
              论点三: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指出中国古代“乡村土绅阶层”长期存在的经济、政治背景。
              (2)结合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相关史实,分析中产阶级对近代化的积极影响。
              (3)有学者认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己不存在中产阶级。你是否同意此观点并说明理由。
              (4)根据论点三,指出西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有何不同?并分析二战后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
            • 6.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累积财富,世袭贵族统治瓦解后各种新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纷纷涌现……春秋战国的吞并战争在公元前三世纪结束时,大黄金时代达到巅峰。
              --据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二  1901-1928年天津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清政府)在“实业救国”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发布“新政”上谕,颁布了一些促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如设立专门管理工商业和教育事务的机构,制定各种政策性鼓励兴办工商业的章程。附近农村剩余人口流向城市,成为新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附近农村称为企业商品的销售市场。大规模收回“利权运动”使外货输入量急剧下降。新政时期华北局势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乱。后来,一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大量牵制了列强力量,各界人士的反帝斗争和抵制洋货运动,都给它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据陈迪新《天津近代工业的黄金时期工业概况及原因浅析》材料三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迅速发展转型,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出身高贵、温文尔雅、衣食无忧、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尚。
              --据李增、龙瑞翠《英国“黄金时代”道德风尚之流变》请回答以下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大黄金时代”的平民地位变化的政治原因。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天津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的条件。
              (3)分析材料三英国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的“黄金时代”中道德观念变化的相同之处。
            • 7. 年画中的历史
              年画是一种扎根于民间的造型艺术,它受到民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题材表现的内容切合广大民众的心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津杨柳青年画始于明朝末期,因题材多样,深受京津地区民众喜爱。“孝顺图”、“庄稼忙”、“农家稼穑”(如下图)、“连生贵子”等内容是清代前期杨柳青年画的重要题材。

              材料二:近代以来,年画除了传统题材外,有了新发展。《中国民间造像史纲》称:19世纪中后期,地主大户不断涌向新开辟的商埠,“发财还家”类年画大量出现。围绕女权的年画也逐渐增多。
              材料三:如下图为杨柳青《女子自强》年画示意图。其上文字为:“中国有家眷的男子,大半受累的多。诸位知道这毛病在哪里吗?并不是男子不能赚钱,一男子养着好几口,女子裹了两只小脚,诸事不能用力……现在的形势,无论男女必须自食其力,方能自保。……若是男女一样做活赚钱,还有不好过的吗?”

              材料四:清末民初的年画形式也有所变化,主要是变木版为石版。石印机器印制的年画色彩漂亮,纸张新颖。这使得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的年画受到极大冲击,逐渐日薄西山了。
              --刘世军主编《中国民间美术》
              (1)材料一中“清代前期杨柳青年画的重要题材”所选定的内容反映了哪些社会现状?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后期年画题材更新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3)以杨柳青年画的发展趋势为例,评述近代社会经济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 8. 梁思成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 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与规 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 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 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 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 的中心地带,矗立了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材料二
              (如图2)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 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 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后,四合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后圆恩寺胡 同7-9号院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曾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所建之中西合璧四合院,坐 北朝南。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 原圆明园石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
              --《北京历史文物志》(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点?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种建筑风格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三,指出“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特征,据此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 些变化?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范文澜曾提出,在西方,民族和民族国家固然是随着资本主义兴起而形成的,但在中国,“自秦汉起,汉族已经是一个相当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自北宋起,全国范围内经济联系性加强了,这个共同体也更趋于稳定”。
              --胡逢祥《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       材料二 民族国家的观念是在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全民族“代表自居,先后颠覆了神权与君权,使人由原先的宗教信徒、王朝臣民变成了 “民权国家”的公民之后才出现的。
              --房宁《民族主义思潮》       材料三  抗日战争作为现代中国人的共同的经脸将会成为一个永恒的亊件,因为它超越了种族、阶级、阶层,性别,以及立场、权力和财富。所以,许多历史可以用各种方式描述,许多历史人物甚至可以用黑色幽默或“无厘头”的方法来表现,对政治也可以玩世不恭,但唯独对“抗日战争”必须以统一的中华民族所内在规定的甚至是超越法律的方式加以尊敬。
              -徐迅《民族主义》(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古代中国早在秦汉时代华夏民族已经形成的观点。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述16-17世纪的英吉利民族怎样“先后颠覆了神权与君权”,成为一个政治共同体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在使中华民族由-个血缘共同体转变成为一个政治共同体方面起到的作用。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1)材料一中“统一性、集权性”有什么表现?怎样理解“最本质的特点”?
              材料二  任何一个州,都不可能仅凭自己动议,便能合法地退出联邦--而任何以此为目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联邦是不容分裂的。……就自然条件而言,我们是不能分离的。我们决不能把我们的各个地区相互搬开。……合众国总统的一切权威都来之于人民,人民并没有授予他规定条件让各州脱离出去的权力。……我们不是敌人。而是朋友。……-••它(南方叛乱诸州)有一天会被我们的良知所触动,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2)据材料二,概括林肯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邦政府“再次奏出联邦合唱曲”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统一是指国家之间或政权之间、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内部在政治上的一致、集中及结合为一个整体。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