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地方管理体制,中国古代探索了几千年。现代学者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制度,“联邦制通过宪法保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既保证国家的统一性,也保证地方政府的地域性。”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一次联邦制的制度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读封建论致郭老》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丛子厚返文王。(子厚,柳宗元的字,《封建论》作者,主张中央集权)

              材料二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共)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年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材料三孙中山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敌视态度,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失败。

              “蒋介石说中国不能搞民主,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使中国走向稳定,只有稳定了,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啊!以稳定为由拒绝民主,充分暴露了蒋介石这个独裁者的本质。谁搞专制独裁,谁就不得人心,谁就会被热爱民主的人民打倒。”

              ——周恩来1946年对民主人士讲话(《新华日报》

              材料四盲论之士,往往以主张“分治”,即为破坏“统一”,曾不知“分治”与“集权”,本为对称之名词,于“统一”何与?北美合众国成例俱在,岂容指鹿为马!民国以来,正坐盲论者误解“集权”为“统一”,于是野心者遂假“统一”以夺权。

              ——陈炯明

              回答问题:

              (1)材料一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是指什么制度?“莫丛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3)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实质是为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寻找历史依据。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有没有现实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4)材料四中陈炯明这个近代革命史中的反面人物,他所说的有没有道理,请说明

            • 2.

              2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琅玡台刻石》文:维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方伯分职,诸治经易,举错必当,莫不如画。……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材料二  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物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美国的建立》

              材料三   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举措,并指出秦统一的意义。



              (2)分析材料二中“棘手的问题”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如何发展?用史实说明这一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 3.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中国古代两种地方管理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郡和县,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战国时期郡县的出现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三: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 柳宗元《封建论》

              (3)材料三中“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指的是汉初的何种制度?对汉初政治有何影响?

              材料四: 知封建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明末清初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4)根据材料二、三、四概括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 4.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许多人物在此过程中为维护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表格中所列被称为“里程碑”式的历史人物的理由及史实。

              人物

              理由及史实


              秦始皇

              (4分)

              汉武帝刘彻

              (4分)


              宋太祖赵匡胤


               (4分)

              (2)宋太祖在解决地方分权的同时,也使北宋出现了一些其他问题,试加以论证。(9分)

              (3)要想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你会怎么做?(4分)

            • 5. 3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詄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三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朝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而不削发登岸,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请求。                                    ---《中国通史全编》

              材料四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 十二月初一日,施琅往福建省……会议台湾去留。众以留恐无益,弃虞有害,各议不一。施琅遂决意主留。题疏曰:“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桥,延袤数千,山川峻峭,港道迂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臣奉征讨,亲历其地,备见野沃士膏……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此曾为红毛聚处,无时不在涎贪,亦乘势以图……断乎不可弃……”圣祖览琅疏,下部议。议:“台湾古为盛天府、万年州、三兴州。今改为台湾府,辖三县。”……遂收入版图,设置学官教化,永为海外文物富饶之邦矣。                                       ---江日升《台湾外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地方管理上采纳了什么措施?(2分)你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这项措施的?(2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6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2分)

              (4)根据材料四,说明康熙帝对“台湾弃留问题”作出了怎样的决策?(4分)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斯,生于战国末年的楚国,年轻时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来到秦国,被秦王任命为客卿(在本国担任官员的他国人)。当时韩国人郑国以修筑渠道为名,来到秦国做间谍,不久被发现。许多大臣向秦王谏言要把秦国的客卿一概驱逐,李斯也在驱逐之列。于是李斯上书说:“陛下您排斥客卿而使他们为其他诸侯国建立功业,使天下有才之士不敢进入秦国,这是借武器给敌人。”于是,秦王废除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为廷尉。二十多年后,秦国统一天下,李斯被任命为丞相。秦朝初年有大臣建议恢复分封制,李斯坚决反对,他认为郡县更有利于君主控制和国家稳定。李斯还提出民间任意批评朝廷的法令制度,会导致君主权力威望下降,除了医药、占卜、种植等书,应该把《诗》、《书》及诸子百家著作清除干净,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

              ——据《史记·李斯列传》

              (1) 根据材料,概括李斯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斯对秦历史发展的影响。 

            • 7.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从材料二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8分)

              (2)你怎样看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  (4分)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四千年来”的政治发展趋势。

            • 9. 33.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

              第七款……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送合众国总统;总统如批准,便须签署,如不批准,即应连同他的异议把它退还给原来提出该案的议院,该议院应……进行复议。倘若……该议院议员的三分之二仍然同意通过该法案,该院即应将该法案连同异议书送交另一院,由其同样予以复议,如若此另一院亦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该法案即成为法律。……

              第八款国会有权规定并征收税金、捐税、关税和其他赋税……

              请问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三的这两个国家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请从国家元首的产生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地位和关系分析二者的不同?

            • 10.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材料三: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


              (2)试分析 “拆卸”时期的国内背景。材料二中旧体制“已拆卸”和“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分别指什么?(6分)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