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学家王思治认为:皇权专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体制,但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宋以前,皇权是强大的,但又受到牵制。……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这些牵制皇权的因素逐渐消失,绝对君权才达到最完备的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汉)景帝中二年(公元前148年)更名太守。……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诸侯王,(汉)高帝初置,金玺整绶,掌治其国,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一一[东汉]班固《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材料二  (唐长庆元年正月)以前检校大理少卿、驸马都尉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门下省官职)韦弘景、薛存庆封还诏书(指皇帝诏书不当而被大臣举驳封还),上谕之曰:“士泾父昌有边功,久为少列十余年,又以尚云安公主,朕欲加恩,制官敕下”。制命始行,……(唐元和十三年,户部侍郎判度支皇甫鏄)以巧媚自固,奏减内外官津钱以赡国用。敕下,给事中崔祐封还诏书。其事方罢。
              一一[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材料三  (清朝时)每日清晨,军机大臣依次入值,等待皇帝召见,……事先已将奏折贮一黄匣,待“起叫”时,捧入请旨。“见面”后退出,即召军机章京面授旨意。……上谕有“明发”和“廷寄”之别。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臣工有所奏请而降,且以事属机密,不由内阁发抄,令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诸侯王权力演变的过程。
              (2)封驳制度是唐代三省制的亮点之一。依据材料二,概括封驳制度的特点。
              (3)运用上述材料,论证王思治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2.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虽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 3.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l3)图7反映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应当出现在(    )

              A.秦朝
              B.西汉
              C.唐代
              D.宋代
            • 4.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l2)图6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

              这一政府架构当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康熙帝
            • 5.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13)宋朝大臣文彦博劝说当朝皇帝:“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这一观点可以反映出古代中国政治的实质是(    )

                A.独裁政治        B.官僚政治   

              C.分权政治        D.贵族政治

               

            • 6.

               (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13)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

                             A                    B                     C                   D

               

            • 7.

               (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13)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有一段这样的表述:“……(宋真宗时)经济发展很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下列根据此段材料得出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宋代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B.真宗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
              C.李沆是个节俭宰相
              D.李沆是个关心民间疾苦的宰相
            • 8.

               “特殊的公共权力”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8分)

              (1)秦朝、隋唐、元朝在中央设立了哪些官职或机构?(3分)

              (2)明、清两朝的中央机构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什么?(4分)

              (3)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有何特征?(1分)

               

               

            • 9.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论及某王朝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权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最有可能是指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度
            • 10.

               汉高祖刘邦想废太子(吕后所生长子,即汉惠帝刘盈)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新太子。御史大夫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周昌极力反对汉高祖废太子的原因是

              A.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威权
              B.坚守御史大夫谏议之责
              C.维护传统宗法继承制度
              D.根除影响汉政权稳定的隐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