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费孝通在《皇权与绅权》写到:绅士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特殊的一种人物,已经被排斥于握有政治权力的圈子,但是在社会上却保持着传统的威望。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幸存的士族失去了庄园,流徙各地。到元明清时期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据此,下列关于绅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没有政治权力,但享有政治威望
              B.与皇权的关系,由共存走向共治
              C.限制皇权、防止暴政
              D.维护君主专制
            • 2.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 ……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 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 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 ……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 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 ……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公房制与西方的官邸制的共同点。谈谈你对实行官邸制的认识。
            • 3. 某历史学者指出,中国秦汉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①此时疆域最南已至南海郡
              ②多元一体局面开始形成
              ③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4. 何朝宗年18应进士试,赵匡胤说此人还没有髭须,欠老成,且让回家读书.赵恒(宋真宗)有意用寇准做相,却嫌他年纪轻些.寇准赶快吃药,须发全白,果然拜相.这反映宋朝(  )
              A.官员待遇优厚,人们争相做官
              B.用人重视才干和经验
              C.重视科举考试
              D.暮气沉沉的政治特色
            • 5.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 6.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谈到:“梨洲不汲汲于致用,而其<待访录>所陈之政治理想则为学术中最精彩之一部分,在亡明遗老中殆可首屈一指.”其中“最精彩之一部分”的政治理想是指(  )
              A.挑战“重农抑商”传统思想,提出“工商皆本”学说
              B.反对“家天下”的观念,极力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C.抨击了科举制度的流弊,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
              D.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认为法治是人治的基础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这明明是一句历史的叙述,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刑罚的判决,依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皇帝内廷的幕僚,包括宦官、外戚或宠臣,常常借君权夺取相权。从汉到清,……终究皇帝是专制的君王,臣僚对皇权还是无可奈何的。---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关于中国古代君主制度的观点有何不同?你赞同哪一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
                   材料三: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以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在革命前后持这种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
              ---吴晗《历史的镜子》(原载《云南日报,1943年》)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近四十年来”中国有哪些重大事件“攻击君主政体”?
                   材料四:古希腊时期希腊人把专制政体看成是带有非希腊特征的一套体制,亚洲人习惯的王权形式。18世纪欧洲政治思想讨论中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专制政体,孟德斯鸠是西方思想家中第一个将中国划入“专制政体”的。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
              ---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
              (3)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材料四中不同时期的西方人把中国(亚洲)描绘成专制政体的主要原因。
            • 8. 唐甄在《潜书》中写到:“杀人之事,盗贼居其半,帝王居其半….盖自紊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以下表述与其观点相似的是(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9. 《晋律》规定,父母杀子同凡论,走马城市杀人者,不得以过失论,部民杀长吏者同凡论,常人有罪不得赎等.这些规定(  )
              A.体现了儒法并用思想
              B.消除了社会等级限制
              C.突出了严法治国理念
              D.忽视了社会伦理风俗
            • 10. 伏尔泰极其推崇中国的皇帝能够接受法律的约束,并称“人类绝不可能想象比它(中国政府)更好的政府来.”他曾歌颂乾隆皇帝:“伟大的国王,你的诗句与思想如此美好,请相信我,留在北京吧,永远别来吾邦…但要当心巴黎会使你的月桂枯黄.”这说明伏尔泰(  )
              A.赞成中国式的君主专制
              B.希望中法两国加强交流
              C.认识中国比较片面肤浅
              D.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