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班学生看到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介绍“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于是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下列说法的对错(  )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对
              D.甲乙丙对,丁错
            • 2.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
              A.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B.中国古代相权的削弱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央机构逐渐完善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公九卿制度在秦朝是一个概念上的事物,并没有真正完全实行,如太尉一职就没有实际授予过人。三公九卿制真正实行是在汉朝初年,只不过汉初丞相称呼由“相邦”改为“相国”。汉武帝时期,以三公九卿为主导的决策执行机构变成了实际上的执行机构即“外朝”,这与以中朝为代表的决策机构相对应。东汉时期的三公完全被排除在决策之外,东汉王朝的最高决策机构为尚书台。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渐形成,隋朝和唐朝初期是三省六部制完整执行的时期,客观上有利于减少行政失误和提高行政效率。虽然多数史书上说“宋承唐制”,但其实宋朝继承的是唐朝后期和五代的制度,完整的三省六部制,从唐太宗后期起就基本废除,尚书省长官必须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才可以称之为宰相,这一情况后来甚至发展为中书门下的长官也必须带相应头衔才有资格参加政事堂会议,唐朝安史之乱后开始的宰相掌管军权和财政大权等在宋代也被相应的部门,如枢密院和三司所取代。
              --摘自孙国栋《唐宋史论丛》等
              材料二  屋大维创立的罗马帝国,虽然是帝国,但继承了共和国形式和部分实际,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执政官和军事保民官仍旧存在,皇帝在决策时需执政官协助和接受元老院的监督,部分皇帝甚至本身就来自于执政官和元老。帝国中后期最高决策者如奥古斯都和凯撒(罗马帝国皇帝和副皇帝)大多由元老院或者是近卫军选举或者推举产生,这和东方专制主义王朝的宗法世袭制是完全不同的。
              --摘自杨共乐《罗马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朝到宋朝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皇帝制度”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 4. 如表是小明同学以王朝相似点归纳的专题。它们的相似点是(  )
              东周
              曹魏
              东汉
              北魏
              A.都城
              B.疆域
              C.开国者身份
              D.治国思想
            • 5.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儿童启蒙读物,自问世以来,屡经增改。以下节录的“叙史”部分,序号处填入正确的是(  )
              周武王, ①,八百载,最长久。……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 七雄出。 ②,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唐高祖,起义师, ③,创国基。 ……太祖兴, ④,号洪武,都金陵。
              A.①除隋乱   ②始诛纣   ③国大明   ④嬴秦氏
              B.①始诛纣   ②除隋乱   ③国大明   ④嬴秦氏
              C.①始诛纣   ②嬴秦氏   ③除隋乱   ④国大明
              D.①嬴秦氏   ②始诛纣   ③除隋乱   ④国大明
            • 6.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朝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秦以来的中枢权力体系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元朝地方最高行政区是行省,其权力受中央节制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 7.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各项中反映了这对矛盾的包括(  )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唐末出现藩镇割据    
              ④元朝实行行省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代统治者都重视汲取前代兴亡的经验尤其是教训,但都很难改变“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宿命。孔子说“过犹不及”,在汲取前人教训时尤其如此。
              请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革为例,举例论证。(要求:案例合理,论证有力,不少于两个案例。)
            • 9. 下列文献记载的历史现象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②“始设军机房”
              ③“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④“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 10.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请回答: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
              (4)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