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4分)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形成篇

              材料一   ……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2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1500年起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逐步形成,指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3分)

              (2)举例说明“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这给古老国家带来哪些影响?(3分)

              挫折篇

              材料三   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调整篇

              材料四   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使三大国际组织(如下图)在调节国际经济关系时必然倾向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而……三大国际组织又规范着国际经济秩序,协调各成员国之间的分歧与矛盾,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起着促进作用。

              ——张雷声《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五  20世纪后半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自由的全球贸易体系以及稳定而灵活的汇兑体系为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外国投资和外国贷款等形式的资本流动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也组建了区域性经济团体,如“东南亚国家联盟”,致力于消除地区间的贸易壁垒。

              ——沈汉主编《资本主义史》

              (4)依据材料四、五及所学知识分析三大经济组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分)

              展望篇

              材料六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5)材料六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的趋势?(3分)

               

            • 2.

              (11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各有何影响?(2分)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16年,英国下院议员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主导世界市场“独特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3)有人说“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评价世界市场的?(5分)

               

            • 3.

              史学界认为,15~18世纪是世界历史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而同一时期,中国社会虽也有发展,但与欧洲相比传统观念变化不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这个时期欧洲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巨大变化?试从经济、政治思想和自然方面加以说明。(4分)

              (2)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在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各举一例说明。(3分)

              (3)概括分析说明同一时期欧洲变化巨大、中国变化较小的原因。(6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

               

            • 4.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界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5.

              阅读下列图片: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商路示意图     

              图2: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图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夺殖民地

              请回答:(1)图1反映的历史现象在16世纪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简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5分)

              (2)图2反映了哪些重要历史现象?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

              (3)图3预示着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

              (4)根据上述图片,简要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3分)

               

            • 6.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请回答:(1)概括出导致1500年以前“文明遭遇”的主要历史事件。(2分)它对人类文明的交流有何重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进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分)

              (3)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说说中国由此产生的反应是什么?(3分)

               

            • 7.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拄变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欧洲由于采用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

              ——(美)R. R.帕尔肤《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欧洲的政治思想、科学、哲学、文化风尚和人民也广泛散布于全世界,对现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提供了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的典范。

              ——(美)R. R.帕尔欲《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1800~1900年中、欧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比重表。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欧洲

              28.1%

              34.2%

              53.2%

              61.3%

              62.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材料四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

              (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的哪些历史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5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17、18世纪欧洲风尚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欧洲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份额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变化的原因。(4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6分)

               

            • 8.

              (15分)“全球化”一词直到80年代中期才出现,但全球化现象早已客观存在,并且它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有渊源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问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是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其间因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而被迫中断,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网络的普及,让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材料二    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主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在主体和推动力上有何不同?出现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2)运用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10分)

               

            • 9.

              (17分)“认同”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摘编自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 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来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摘编自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 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民族国家的认同上有何差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共同点。请结合古希腊罗马史谈谈你对欧洲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等方面存在集体记忆的理解。(6分)

              (3)材料四的认同观是什么?与材料一、二、三的认同观相比有何特点?(3分)

               

            • 10.

              (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迄今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崭新阶段。一个半世纪以来,各种文明相互碰撞和融合,演出了一幕幕规模宏大的历史悲喜剧。”

              “在20世纪中期那段岁月,我们发现世界正处于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与世界自从15和16世纪中古世界崩溃衰亡而近代世界奠定基础以来所经历的任何变化相比,也许都更加深刻,更加广泛。”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简要说明15和16世纪“近代世界奠定基础”的表现。(6分)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崭新阶段”,请以西方为例加以说明。(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中20世纪中期世界“更加深刻,更加广泛”的变化。(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