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土地收益明显上升,刺激了贵族、缙绅地主对土地、财富的贪婪追求。政治腐败在客观上又难以遏制其不法行为的发生,这就使他们以政治权势为后盾,推动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造成公私庄田逾乡跨邑、富强兼并,至有田连阡陌者,贫民无地可耕的局面。再者,明代政体是高度集权的,皇帝不仅拥有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而且也享有全国土地的处置权,他本身就是个大地主,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天潢贵胄、勋戚百官自然最有条件从皇帝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从而推动明中叶贵族、缙绅地主经济蓬勃发展。
              --摘编自《明朝经济史之明中叶的土地兼并与赋役制度改革》
                  材料二  15世纪前期,在英国那些被商品货币腐蚀了的贵族地主、乡绅们早就不满足于固定地租的收入,在“羊踩过的泥巴就会变成黄金”的诱惑下,纷纷用强制手段不断圈占公有土地,进而把农民从传统的份地上驱赶出去,然后把土地集中起来,圈围成牧场。从1688年起,政府也颁布法令公开支持圈地直到1845年运动结束。圈地运动在消灭领主制和小农制的基础上建立新型的资本主义大农业经济体制。据有关文献记载,耕地圈占后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很快。由于农业改良,1760一1815年英国农业产量增长50%.在耕作中开始使用人造肥料和播种机,大规模地实施土壤改良、土地轮种、农田基本建设、农具改良等措施。播种机代替撒播等等。农业发展不仅使英国首次摆脱了周期性饥荒对经济发展的困扰,为人口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而且促进了英国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社会转型时期中西封建土地制度状况及影响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识。
            • 2. 材料一  美国是以英国移民为主建立起来的国家,100多年的移民使英国血统在美国建立时占有最大比重。学者王寅在《19世纪美国的英国移民研究》中指出:“1815年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不久,英国人移民美国的潮流重新开启。第一个浪潮开始于二十年代,并且由于英国的动乱而持续,直至1842年达到顶峰。40年代后期刺激了又一股英国人的移民潮流,并于1854年达到顶峰。第三次,也是数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移民潮开始于1879年,延续至1893年经济萧条时期。这一时期英国产业工人到美国后几乎没有遇到歧视,很快在东部和西部城镇找到凭他们手艺就业的机会。美国移民委员会一度发现,较之其他移民,英国移民更多地从事他们在国内时期的相应工业。在一些重要产业,如采矿业中,英国工人从事高收入、有技术的工作,出现了煤矿、铁矿等企业中的领班、监工、经理和专家,甚至矿主。”
                  关于移民的动机,早先的历史学家认为对外迁移主要是受到英国本土人口的压力、社会经济出现的困境等推力作用的结果。20世纪中叶以来,一些历史学者开始认为对外迁移固然是受到推力的作用,但是拉力的因素,即移民目的地对人们的吸引力,也相当重要,不能被忽视。
                  材料二  人口过剩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据统计,从清朝乾隆六年(1741年)到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一百年间,人口从1.4亿增长到4.1亿,增加了187.8%.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趋于解体,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失业和半失业的过剩人口,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社会危机。
              面对这一现象,梁启超曾提出如能采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地力,“虽生齿增数倍,岂忧饥寒哉?”薛福成主张与巴西、墨西哥等国签订合同,订立协议,“许其招纳华工”。孙中山指出,一方面,“沿海沿江烟户稠密省份,麇聚之贫民无所操作”,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另一方面,西北和蒙古地区,都是“土旷人稀,急待开发”;还有“中国现时应裁之兵,数过百万,生齿之众需地以养”。所以他提出“以国民需要之原则衡之,则移民实为今日急需中之至大者”。1918年出版的陈长蘅的《中国人口论》,认为“今日之中国不能以民众为可恃,而应当力求国民品质与能力之增高”。--李永芳《中国近代人口管理思想述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移民潮出现的原因及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的人口管理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人口思想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 3. 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作者该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
              A.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B.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外经济增长的比较
              表1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中外比较(10亿“国际美元”1990年)
              年份中国欧洲美国世界
              182021918813715
              18902066302161560
              19132429975202667
              193328911816063304
              表2  人均GDP(“国际美元”1990年)
              年份中国欧洲美国世界
              182057511231293669
              1890541232434111075
              1913553304453311505
              1933579326048051547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仍在向深层次发展,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巴西)要加强团结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相互提供更多贸易和投融资机会,共同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保持经济包容性增长,拉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近代中国经济与欧美相比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这一现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予以分析。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两国关税平等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国门洞开”
              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并完全征服印度
              拿破仑三世时期法国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1860年英法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两国间的贸易壁垒
              材料二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后来的条约附件又规定:“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在最惠国原则发展历史上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相互无条件是最惠国原则只是通行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的原则
              --高心湛《“最惠国待遇”的源流及其他》    材料三
              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国家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出口
              总额
              进口
              总额
              哈萨克斯坦3289616011355157217202212228738972909
              塔吉克斯坦55762118541514414
              乌兹别克斯坦51810427147200172403230451
              吉尔吉斯斯坦77421465624569493110867105
              --周肇光《区域经济学概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中期确立了怎样的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该准则的推行对世界经济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所述,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在实施过程中英国对中国与“(基督教)文明国家”之间有何区别?这种对中国的区别对待给近代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2005年中国与中亚四国贸易的趋势。从区域合作角度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 6. 世界贸易在1800-1840年间增加不到两倍,在1850-1870年间,却增加了260%.所有可以买卖的东西都投入了市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金融体系健全     ②工业革命推动     ③自由政策影响     ④世界市场拓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