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英、美两国革命是西方政治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著名的《大宪章》。该文件保障贵族的利益,并特别规定,国王除非得到王国的一致同意,否则不得增加税收。如欲增加,必须发起召集由主教和贵族组成的会议进行讨论。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整理


              (1)有人认为,《大宪章》中关于税收的规定构成了一种传统,影响了后来的英、美革命。结合具体史实分别加以说明,并指出该传统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荣革命前,英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1.国王掌握行政、司法权;议会掌握立法与财政权;但国王经常侵犯议会的权力。
              2.由国王任命、执行国王命令的大臣只对国王负责;议会无权干涉国家行政事务。

              ——马世力《世界史纲》


              (2)分析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所发生的变化,并概括这种变化过程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3)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 2. 以图说史是历史研习的方法之一,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
              材料一:观察下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注:图中A、B、C、D反映了近代以来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基本发展脉络。)


              (1)材料一图中A、D两点分别反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什么样的演变状况?影响C点的最为有利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图1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图2美国1787年宪法


              (2)请任选一幅图片,进行描述和阐释。(内容应包括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和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政治的民主化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类文明每迈进一步,都不可避免地付出沉重的代价,从专制集权到民主共和制,使近代政治文明的巨大进步,然而也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但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实践的土壤。

              ——马奇《民主共和——曲折的进步之路》


              材料二 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国已名存实亡。共和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再者,从17世纪的时代条件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正处于形成过程中,在政治上、思想上都极不成熟,共和制成功的条件并不具备……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中国在30年改革开放以后,将向何处去?……我们看到一个大国崛起的因素包括:专制强权、战争掠夺、奴役殖民、经济贸易、科技发明和法治民主制度等,这些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崛起。各国有不同的发展模式、不同的崛起方式。但是,经济崛起后的大国并不是都能站住脚。……只有民主制度才能支撑一个社会经济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下去,只有民主才能使强盛的国家不再趴下,这一点是历史的启示和教训。

              ——蔡定剑《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进行了思想理论的探索”包含哪些重要的理论主张?谈谈对“美洲却首先成为政治实践的土壤”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君主立宪制在当时英国确立的必然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如何回答“中国在30年改革开放以后,将向何处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民主政治是一个渐进的、扩散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它两权即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百度百科·代议制

                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1921)

                材料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也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在这个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2010年8月21日,温家宝在深圳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和德国为例,指出代议制民主在该国是如何确立的?在“具体方式”上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是一个很宽的范畴,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是从哪两种视角来评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结合具体的史实阐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分析温家宝总理在深圳宣讲政改的动力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源于1787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9月,关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出来,交给公众审查。“出身低微者”觉得,共和国总统不过是另一个君主,宪法规定的国会不过是另一个英国议会。 
              ——房龙《美国史事》

              (1)针对“出身低微者”顾虑,假如你是宪法制定者,你将如何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为50年左右的景气与萧条交替的长期波动。在这个长周期的前25到30年,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繁荣时期,而在后一半时间,世界经济则总体上处于衰退和萧条时期。在每一个长周期,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新兴的经济强国,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充当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
              (2)1945年,世界经济进入最强劲的一轮“康德拉捷夫上升期”,美国成为新的“增长极”。美国是怎样“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从“康德拉捷夫周期”的角度看,美国的霸权地位在1945年如日中天,从20世纪70年代起陷人缓慢衰落。当今世界已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材料:且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底国家,法国则为间接民权国家。全世界中行使直接底民权,以瑞士为第一,民权发达已臻极则,国内底政治及民族底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真是我们一极好底先例……我们抱三民主义的革命党,又与各国的革命党不同……查美国既离英国独立,完全是为民权主义,不是民族主义。法国大革命却又是抱民权主义合民生主义的。他们两国的民权革命业已成功,但法国的民生主义却是失败,所以他们两国目前完全是要讲民生主义了。美、法底民族、民权两个主义可称成功,而社会问题没有解决,亦就在此伏着个革命底导火线。回头再看我们中国底现状,又是一个什么样子?我们党人革命数十年,只可说达到半个民族主义。他人底民族、民权均达目的,我们则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这个即是与美、法不同之点。又如俄国底劳农政府,或日苏维埃政府,乃注重民生主义,而无民族主义的意味;至民权一层,乃其附属品而已。此亦与吾人不同。
              ——孙中山:《三民主义大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法民主政治的看法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民生主义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序言(1787年宪法)

              材料二 美国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或群体),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著《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目的和原则(不得照抄原文),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新政是怎样体现美国1787年宪法的原则和材料二核心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你对发达国家福利制度的认识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制度文明是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基本载体,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涵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二 美国即联邦制……中央政府只从州政府的权力中拿走了若干明确列举的权力。州政府则保留着中央政府拿走的权力之外的所有权力。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三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四 《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1982年《宪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民生的经济建设事业。……196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成立西藏自治区。在西藏全区举行普选的基础上,组成了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单,在总共301位代表中,藏族代表226人,汉族代表59人,门巴族代表5人,回族代表4人,珞巴族3人,纳西族1人,怒族1人,其他代表2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政治制度“有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联邦制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从“国外移来”政治制度的?分析该政治制度没能在中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族区域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姐妹革命”。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是两个重要文献。
              (1)指出这两个文献包含的资产阶级国家建设的基本原则,分析它们在资产阶级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假如没有卢梭,也就不会有法国革命。
              ——拿破仑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列宁

              在人类历史上,思想是盏明灯,它的光芒一直照耀人类前进的方向。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7、18世纪,人类产生了什么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概述其主要思想主张。18世纪美、法资产阶级革命是如何体现这些思想主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西方哪些革命思想被引入中国?这些革命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哪些理论?简述这些理论的实践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上所述,你会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