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两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议会。……凡属积极公民,必须:……在城市或区内具有为法律所指定的一定时期的住所;在王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收据;不处于奴仆的地位,亦即不处于被雇佣的奴役地位。……所有积极公民,不问其社会地位、职业或赋税如何,均得当选为国民代表。

              ——法国《1791年宪法》(第三篇第一章)

              法国人中积极公民与非积极公民之间的区别将被取消;凡符合以下条件即可进入初级议会:是法国人,年满21岁,有一年以上的住所,靠其收入或劳动产品为生,没有处于家仆的地位。

              ——法国1792年8月的法令

              取消了积极公民与消极公民之分,法律不承认仆人身份;选民与当选者没有财产资格限制;符合公民条件的外国人亦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继续降低选民年龄(由25岁降至21岁)。

              ——法国1793年宪法

              (1)依据材料,指出法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公民选举权不断变化的原因。

            • 2.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而且也确实是这样的战争。这些战争都是革命的“保卫伟大的革命”反对反革命君主国联盟。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许多早已形成的、大的、有生命力的民族国家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论尤尼乌斯的小册子》

              材料三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⑴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拿破仑在推动欧洲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9分)   

              ⑵材料三中,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结合所学知识阐明理由?(6分)

            • 3.

              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卢梭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政府……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体制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在世界各个角落里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实行了、分别地实现了、做到了伟大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所创始的事情。也正是由于大革命在人类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把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并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位于法国和英国的火山口同时爆发,并且各具特色,这既不是偶然,也不是没有意义的事件。对于世界历史而言,它最引人注目的后果就是几个西方政权(特别是英国)建立了对全球的统治,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件。在西方的商人、蒸汽机和坚船利炮面前,以及在西方的思想面前,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

              ——《大国崛起(七十七)·(双元革命:为法国在近现代强盛奠基的大革命)》

              材料二  1911年的革命推翻了清朝,但是多种意义上看,对于中国文明的更为重要的转折发生在1905年。那一年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即使是慈禧太后最为顽固的谋臣们也不能不看出,中国的困境已经不能再科举所考察的儒家学术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了。事实上,科举考试的废除标志着中国维持了近2500年的一个文明模式的废弃。

              ——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1)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双元革命”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以清朝为例,谈谈你对“世界上的古老文明和帝国都投降了、崩溃了”的理解。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近代文明所起的推动作用。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核心思想?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卢梭

              (2)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

              (3)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或指引下,欧洲分别发生了哪两场重大的改革或革命运动 ?

            • 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三 “在皇帝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

              ——乔治·勒费弗尔《拿破仑时代》

              请完成:

              (1) 恩格斯为什么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2分)

              (2) 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2分)

              (3) 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历史?为什么?(3分)

              (4) 材料三中的“新贵名流”是指什么?在“皇帝的庇护下”“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说明了什么?(3分)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它(大革命)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的确,它使世界措手不及,然而它仅仅是一件长期工作的完成,是十代人劳作的突然和猛烈的终结。即使它没有发生,古老的社会建筑也同样会坍塌……只是它将一块一块地塌落,不会在一瞬间崩溃。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这就是大革命的业绩。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为什么“决不是一次偶然事件”?简析“大革命的业绩”对近代法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材料二  与美国相比,法国共和制度确实有特殊性。非常核心的一点,就是美国的权力中心是总统,总统拥有强大的行政权力;而法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法国的总统更像是一个“虚君”。这表现在法国总统的命令需要经过内阁的批准,而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法国总统的权力被极大的限制了。

              ——摘自新浪博客《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法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美国相比,法国共和制度确实有特殊性”的理由。

            • 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7年,19岁的法国贵族拉法耶特只身前往美国,被华盛顿任命为少校,成为美国军队中最年轻的军官.在蒙默思战役中,拉法耶特与华盛顿并肩作战,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大致英军.1779年之初,拉法耶特返回法国,为在美国的战友寻求更多的援助.1780年3月,拉法耶特返回美国,带回了一支援军.在法国军队的帮助下、美军在约克镇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次战役中,法军比美军还要多,而且拉法耶特协助俘虏了包括康华利将军在内的所有英军.

              —摘编自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

                  材料二  1789年5月,三级会议开幕,拉法耶特作为贵族代表出席了会议,成为最早同第三等级代表协同行动的贵族代表之一.7月15日,拉法耶特被民众一致拥戴为国民自卫军司令.在立完会议中,拉法耶特提出宗教自由、比例代表制、设立陪审团、取消秘密警察、取消贵族封争和特权等条目,他起草了《人权宣言》并被大会通过.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国王拒绝览法,我将向他开战;如果国王接受宪法,我将保卫他.”1791年6月发生国王出逃事件,他对被押回巴黎的路易十六采取了保护措施.7月17日,拉法耶特率领国民自卫军驱赶要求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的群众集会,并下令向拒绝离开的群众开抢.10月,他辞去国民自卫军司令职务.

              —摘编自米涅《法国革命史》

              (1)后人称誉拉法耶特是“两个世界的英雄”.根据材料一、二对此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91年前后拉法耶特对国王态度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 9. (19分)三百多年前,在地球的东西两端,几乎同时上演了一部长达数十年的政治悲喜剧,其主角就是中国清王朝的康熙皇帝和法国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皇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1654—1722年)十六岁的时候,便机智地通过玩“掼跤”游戏,将大权独揽、骄横跋扈的辅助大臣鳌拜革职囚禁,从此自己亲政。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他双管齐下,软硬兼施。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对于汉人所表露出的任何不满大打出手。康熙王朝曾发生两起历史上有名的文字狱,事主庄廷龙和戴名世一个被戮尸,一个被满门抄斩,全族弃市,株连致死者分别多达七十余人和数百人。为了巩固和加强专制统治,他在严申法纪,“讲法律以儆愚顽”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敦孝悌以重人伦”、“和乡党以息争讼”、“明礼让以厚风俗”。……为了巩固统治,康熙一朝还穷二十年之功,多次用兵,平定三藩,收取台湾,平定蒙古,平定西藏。

              材料二 路易十四(1638—1715年)在加强专制统治方面也有他的一套。他提出“朕即国家”,认为由臣民来决定一切是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惟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在思想统治方面,他只准信奉天主教,将冉森教和加尔文教作为异教加以扑灭。他还建立了一支欧洲最强大的常备军队,对外进行了一系列征服战争。靠着这些手段,路易十四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到了极点,使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央集权制最强的国家。

                                                                                                                                                    ——以上材料均摘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康熙和路易十四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熙和路易十四加强君主专制时期两国国内背景的不同,并分析指出18-19世纪两国不同的发展走向。(11分)

            • 10.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英国政治与经济学家哈耶克在其伦理学代表作《自由秩序原理》一书中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原本旨在增进个人的权利,然而这个目的却流产了,导致这个结果的决定性因素乃是法国大革命所创造的这样一种信念:既然所有的权力最终已被置于人民之手,故一切用来制止滥用这种权力的保障措施,也就变得不再必要了。”

                  在法国文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贡斯当看来,这种不受任何限制的人民权力的信念源自被革命者奉为至圣先贤的浪漫派作家卢梭的人民主权说。贡斯当认为,标榜纯真自由的卢梭政治学说“是对所有类型的专制政治最可怕的支持”,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为多种类型的暴政提供了致命的借口”。

              ——摘自《革命的反思——贡斯当论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法国大革命的一些努力”的目的最终“流产”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雅各宾派专政为例,论证卢梭学说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