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沿海城市已出现穿西装的中国人。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    上了一道《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中国传统服饰与时代不相适应,希望以“与万国同风”为参照,改变中国的传统服饰。20世纪初,大量回国留学生宣传剪辫易服,改穿西装,同时革命党人多穿西装。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发了第一个服饰法令,该法令将西式燕尾服确定为大礼服,西装确定为民国男子的半正式礼服。西装革履逐渐成为许多交际场所中的一种时髦,连废帝溥仪也穿上了西装。新中国成立后,西装一度成为资本主义的符号之一。
              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样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的习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领导人集体西装革履的在世人面前亮相。自此,西装流传甚广,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分场合地穿着。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甲中年(1644年)6月15日福临颁布了“剃发令”:京城内外,限1 0日;各省自诏令到达之日算起,亦限10日,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太平军每攻占一地,发布的第一道公告往往就是“蓄发令”。于是,太平军又被清廷骂作“长毛”、“发贼”。……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为言,力主“断发”。……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装在近现代的演变历程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种势力对于断发的政治意图,并谈谈你对断发问题的认识。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公元前594年,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实行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早期政治发展概况。梭伦改革如何动摇贵族统治的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德国裔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在其出版的《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认为,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东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与治水等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密不可分。大规模的政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导致了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
              (2)材料二作者认为东方专制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简要评析其观点。
              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史上两例政治事件加以说明。
              材料四 这些年,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2009《人民日报:鲜明的特色独创的优势》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极大成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基本框架是什么?
              (5)综上所述,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山……华盛顿。
              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华盛顿又崇拜孔孟呢?
              (1)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材料二  在第五十五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出风头的影片是获奖八项的《甘地传》,而更出风头的是作古多年的印度国父--甘地。因本片而得奖的多位领奖人,上台后强调的一句话就是: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2)以史实说明“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三  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思想家”这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投票一个月,结果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
              中国社科院魏小萍教授说:“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结束资本主义命运的预言虽然显得过于乐观,但是马克思以消灭剥削和压迫为宗旨的人类解放思想仍然是人们今天探索替代资本主义社会模式、构建人类理想社会的最为宝贵的思想资源。”
              2009年l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爱因斯坦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在“千年第一思想家”评选中位居第一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成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的理由。
              (5)上述历史人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尊崇和纪念。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之处?
            • 4. “革”字有变革、更改之意。从19 世纪后期开始到整个20 世纪的中国,“革命”“改革”等词频繁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Revolution者,若转轮然,从根柢处掀翻之,而别造一新世界。
              --梁启超《释革》(1903年)材料二   世界上有了这样大的变动(一战后,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像英国那样素以“无血革命”自夸的国民,又想拿出他们宪政的天才来顺应这种世变,求得一个无血的社会革命。
              --李大钊《战后之世界潮流--有血的社会革命与无血的社会革命》材料三   傅斯年提出……所谓“近代意义”的革命,“不只政治革命,应该概括一切社会的、文艺的、思想的改革而言”。
              --罗志田《与改良相通的近代中国“大革命”》材料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我们在确定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风险。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1985年邓小平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别造一新世界”,你是否同意其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2)材料二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无血革命”是指哪一事件?称其为“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20世纪第二个十年“文艺的、思想的改革”分别有哪些?
              (4)阅读材料四,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革命”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逐渐淡出,而“发展”一词频繁出现,请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国际大背景。
            • 5. 辛亥革命的影响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二:  鲁迅在《故乡》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的经济凋敝。其中最震动人心的不仅是润土的贫困, 而是他一声“老爷” 中所显示的精神的麻木,以及在无出路之中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材料三:  民国初年一位同盟会员说“革命告成之后, 全国政党为之震荡, 然大都属于上流人士, 而氓之蚩蚩依然浑噩相安, 中国专制政治聚跃为共和政治, 自表面观之, 虽若神速可喜, 而自里面观之, 前后涉断习惯、根据悉未受变动, 人情未定, 党见难齐, 调和统一, 待时尚多。”
              材料四:  新青年大声疾呼:“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庄严宣告:“西洋人因为拥护那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把他们救出, 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根据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对辛亥革命之影响的认识。
            • 6.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今以后,任凭他那一种异族,野蛮咧,文明咧,日本咧,欧美咧,独占咧,共管咧'若再要来打那统治中国的坏主意,可断断乎做不到了。任凭甚么人,尧舜咧,桀纣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咧,王莽、朱温、袁世凯咧,若再要想做中国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摘自粱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辛亥革命是否属于“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试说明理由。
              (2)材料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 7.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干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二  近年来,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如:既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何后来会发生袁世凯复辟?《临时约法》是否真正巩固了革命成果?为什么后来又出现新文化运动呢?--《辛亥革命研究资料汇编》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树干断了,树墩还在”?
              (2)你是否同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说法?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 8.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人类的政治文明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革命是如何打破部落政治局面的?汉朝时期又是如何打破贵族政治局面的?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之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在笼子里,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在国庆日演说(2004年7月4日)(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笼子”指什么?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总的趋向是什么?
              材料四  现在有一些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其理由大致有两点:第一、关于革命爆发的原因。把革命的爆发归咎于革命者非理性的主观意志。第二,关于革命的后  果。指责革命造成对社会生产的巨大破坏,直接导致军阀割据的局面,中断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邱涛《辛亥百年论革命》(4)材料四中的观点对辛亥革命全盘予以否定,显然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试根据所学知识予以批驳。
            • 9.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手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但也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套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胡锦涛在灰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  国民为国主体,吾党欲使人不忘斯义,故须其名曰国民党……本党以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为宗旨。
              --《国民党宣言》回答:
              (1)“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探索中国政治民主化道路上有哪些派别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努力?这些探索活动对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巩固共和”与“专制”进行了哪些较量?这种反复较量说明了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