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  )
              A.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
              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
            • 2. 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  )
              学校地点特色
              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
              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
              女子法政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
              A.辛亥革命后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提高
              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沿海城市已出现穿西装的中国人。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    上了一道《请断发易服改元折》,认为中国传统服饰与时代不相适应,希望以“与万国同风”为参照,改变中国的传统服饰。20世纪初,大量回国留学生宣传剪辫易服,改穿西装,同时革命党人多穿西装。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发了第一个服饰法令,该法令将西式燕尾服确定为大礼服,西装确定为民国男子的半正式礼服。西装革履逐渐成为许多交际场所中的一种时髦,连废帝溥仪也穿上了西装。新中国成立后,西装一度成为资本主义的符号之一。
              1983年,新华社发表《服装样式宜解放》的评论,提倡男同志穿西服,女同志穿旗袍、西装裙子,服装款式要大方,富有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的习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领导人集体西装革履的在世人面前亮相。自此,西装流传甚广,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们不分场合地穿着。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甲中年(1644年)6月15日福临颁布了“剃发令”:京城内外,限1 0日;各省自诏令到达之日算起,亦限10日,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斩!……太平军每攻占一地,发布的第一道公告往往就是“蓄发令”。于是,太平军又被清廷骂作“长毛”、“发贼”。……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进呈《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以“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为言,力主“断发”。……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割辫子于广州起义失败之后,黎元洪割辫于武昌起义的枪口逼迫之下,袁世凯割辫于就任民国大总统前夕。
              --摘自傅国涌《大变局中的小辫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装在近现代的演变历程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种势力对于断发的政治意图,并谈谈你对断发问题的认识。
            • 4.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D.使民族国家取代了王朝国家
            • 5.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
              A.以温和的方式推翻了旧政权
              B.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
              C.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D.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公元前594年,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实行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早期政治发展概况。梭伦改革如何动摇贵族统治的基础?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德国裔历史学家卡尔•魏特夫在其出版的《东方专制主义》一书中认为,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东方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与治水等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密不可分。大规模的政府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导致了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
              (2)材料二作者认为东方专制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简要评析其观点。
              材料三  政治制度……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3)材料三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20世纪前后,中国近代史上两例政治事件加以说明。
              材料四 这些年,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2009《人民日报:鲜明的特色独创的优势》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极大成就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基本框架是什么?
              (5)综上所述,你对人类政治体制的发展有何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