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庚子赔款”总额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赔款年息为四厘(4%),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计约九亿八千万两。四亿五千万两的数目是以当时中国人口估算值(4.5亿)为基础,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收入,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摘自维基百科全书

              材料2:“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摘自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备忘录

              材料3:1909年清政府驻美国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向美国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经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款项,从1909年1月起退还中国,改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教育费用,建立“留美预备学堂”(清华大学之肇始)。
              ——摘自维基百科全书

              材料4:庚款留学中的留学生约百分之三十回到清 华执教,……庚款留学生们最先提倡白话文,最先采用汉字横排法和西式标点符号;是庚款留学生们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组织,出版了第一本科学杂志,创办了第一家科研所……
              ——摘自《百年留学》

              (1)据材料1,判断“庚子赔款”出自于近代中国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庚子赔款”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2、3,分析美国政府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庚子赔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双重影响。
                                                                                                                                                                              
            •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材料二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三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二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三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三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材料四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永不叙用”;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19世纪中国受到哪些方面的“不平等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四分别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段材料反映的一条主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材料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 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士研其理,工致其功,则工又必兼士之事……夫泰西百工开物成务,所以可富可强,可大可久者,以朝野上下敬之慕之,扶之翼之,有以激厉之之故也……中国果欲发愤自强,则振百工以前民用,其要端矣。欲劝百工,必先破去千年以来科举之学之畦畛,朝野上下,皆渐化其贱工贵士之心。
              ——薛福成:《振百工说》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世界市场格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1)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的极大困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19世纪中华民族两次反思的实践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1906年,以陆军军歌《颂龙旗》作为代国歌:“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旗,唱我帝国歌”。
              材料二 《五族共和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1926年7月1日,广州“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启用黄埔军校校歌《国民革命歌》为代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材料四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致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确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回答:
              (1)材料一国歌有什么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哪句歌词明显不符合史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材料二的国歌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的国歌从内容和作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国歌时,有政协代表认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已不适应建国后形势变化的需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台湾稻米生产及供应日本情况


              台湾历年进出口贸易情况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 台湾对日本的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其余为香蕉、凤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9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其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自1903年至1945年,台湾人民在生活消费品中的对外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性由13%提高到36.8%。
              ——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

              回答:
              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1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2并分析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