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京条约》阴影下的中国
              以下为《南京条约》部分条文:  
              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三、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大清钦差大宪等……将大英国领事官及民人等强留粤省,吓以死罪,索出鸦片以为赎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银六百万银元偿补原价。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且向例额设行商等内有累欠英商甚多无措清还者,今酌定洋银三百万银元,作为商欠之数,准明由中国官为偿还。
              六、……酌定水陆军费洋银一千二百万银元,大皇帝准为偿补……  
              八、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
              九、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俟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誊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十一、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  
              问题:
              (1)《南京条约》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签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评价《中英南京条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以图证史”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观察下列一组图片,回答问题。  

              ①签订《马关条约》

              ②签订《北京条约》


              ③签订《南京条约》

              ④签订《辛丑条约》

              (1)请将上述图像排序,并据图片提示概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而言,19世纪70年代前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4幅图像作为“可视的历史”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110年间……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上的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创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下列《李鸿章幕府》表格,回答问题:

              注:清代幕府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幕僚,古代为参谋、书记等,后泛指文武官署中佐助人员。
              ——整理自《李鸿章幕府的形成及其主要特色》欧阳跃峰《安徽史学》2011年第3期

              (1)从表格中可以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来印证你从现行教材中所学的相关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李鸿章的幕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当时,在中国享有带有不平等性质的权益的国家主要是美、英、苏三家。在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对策。美国是当时与新中国最为敌对的国家。中国政府对中美商约等一系列条约采取了不予承认的立场,美国此前在中国所享有的特权至此在大陆全部丧失。这种处理干脆利落。苏联是中国最重要的盟友。对于中苏友好条约,中国政府并没有断然宣布废除,而是积极地与苏联政府展开重新谈判。1950年2月,中苏订立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有关协定。协定规定在不迟于1952年末之前,苏联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及一切财产无偿移交中国,苏军从旅顺口撤出,大连行政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苏方临时代管或租用的财产,应由中国政府接收。至此,可以说中国已经完全挣脱了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裴坚章《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对待不平等条约及其国家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昧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
              二、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

              ——《资政新篇》


              材料二


              同文馆旧址


              万木草堂


              材料三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派与厌世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蔡元培《<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洪仁玕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同文馆与万木草堂在办学目的上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概括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并分析该办学理念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上述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任选一例,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角度分析这一教育思想或办学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根据上下文,将大事年表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上述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组大事,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大事年表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1)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的极大困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19世纪中华民族两次反思的实践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4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