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加强
              B.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2.

              (19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梦里曾作南柯守,少时元是东陵侯。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二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7分)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                                

               ——《共产党宣言》  

              (2)材料三说明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四  今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因之壅滞不能出口……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3)材料四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从本质上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材料五  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

              莫过于市场了。……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二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

              ——《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建国“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六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重大举措。一个自强奋进的东方民族,一个日益强盛的伟大国家,以特有的胆识和远见、包容和胸襟,做出了影响深远的战略决策,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浩荡洪流。

              (5)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洪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 3.

              下图是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对该图相关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土纱遭到了机制纱的排挤
              B.近代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竞争并存
              C.外国棉纱进口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D.19世纪土纱占主导地位
            • 4.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③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④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5.

              (12分)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常常扮演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街道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数据资料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材料三  有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地感觉陌生。……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经济理论界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4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什么建国后的30年里,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消失了?(2分)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对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孰优孰劣的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2分)

               

            • 6.

              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国的建立改变了人们的服饰习惯
              C.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 7.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主要表现在

              A.传统的自然经济迅速消失
              B.新兴的民族工业获得长足发展
              C.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上升
              D.多元并存的经济结构逐渐形成
            • 8.

              (26分)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导致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请回答下列有关农民的三个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的东西方都面临着社会重大变革,简述这一时期英国、俄国和中国农村的农民所处的境况。(12分)

              (2)简要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苏联政府对农民政策的异同。(10分)

              (3)2005年12月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时,接近一百个南韩农民代表纷纷纵身跃入维多利亚港,他们穿着橘色救生衣,拿着旗帜在水中来回游动,并挥拳叫嚷。一名男子喊道:“WTO逼我们去死!”。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 9.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

              收入

              支出

              田赋                        25088000

              漕粮                        6562000

              盐税(包括盐厘金税)        13659000

              商品厘金税                  12952000

              关税(1893年)              21989000

              地方关卡收入                1000000

              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  2229000

              杂税、捐纳和“贡献”等      5500000

               

               

               

               

              合计                        88979000

              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  19478000

              海关行政费用                2478000

              公共工程                    1500000

              现代化军队、沿海防          8000000

              满洲防务                    1848000

              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  4800000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           10000000

              铁路建设                      500000

              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      1655000

              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        36220000

              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            2500000

              合计                          88979000

              ——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全,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主要历史信息。(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三条信息,并做简要说明。)

               

            • 10.

              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  其中表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时间(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日本

              美国

              数量(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所占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美国、英国、日本
              B.美国、日本、美国
              C.日本、英国、美国
              D.英国、美国、美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