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数量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三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四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4)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5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5分)

              (2)材料二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概括这次斗争的原因。(4分)

              (3)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见证了中国社会百余年来沧桑的历史(15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

              (2)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分)

              (3)指出甲午战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3分)

              (4)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5)分别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3分)

              (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迎了一个新机遇,请指出此次机遇是什么(2分))】

               

            • 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变化表(增长率)

              国家

              1895年

              1899年

              1913年

              1918年

              1921年

              英国

               

              11.7%

              11.4%

              8.5%

              11.8

              美国

               

              9.5%

              7.6%

              12.8%

              17.3

              日本

              3%

              11.5%

              19.5%

              38%

              25%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美、日三国在20世纪初期对华贸易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

               

            • 5.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步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形容,“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的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 ”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倦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 336881 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510荷盾,获利651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 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十分之一”。1773年,东印度公司装载342箱中国茶叶的船只开进波士顿港,企图低价倾销,波士顿群众将船上的茶叶全部倒入大海。英国政府采取高压政策,激起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终于导致北美独立战争。

              材料二  近代前后中国植茶面积、茶产量、茶农数估算表

               

              万亩植茶面积

              产量(万担)

              内销(万担)

              外销(万担)

              1832—1837(平均)

              521

              260.5

              200

              60.5

              1861

              625

              312.5

              202.5

              110

              1871

              819

              409.5

              202.5

              207

              1886

              934.9

              567.46

              205

              362.46

              1894

              841.6

              420.8

              207.5

              213.3

              1901

              674.6

              337.3

              210

              127.3

              材料三  1887年上海工夫茶的平均价格就达每担14.5两,而印度茶每担14两银就可获利。 1889年,印度茶叶出口英国市场的总值第一次超过了中国达9450万磅,高出中国整整1472万磅。而中国的茶叶种植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个体茶农采制小量茶叶,然后运往各处叫卖几天”。“中国种茶之法不用肥地物料,不去地下野草,亦不删除旁枝,又不换去老树,又不移种新地”。资本不足的茶农和茶商在苛捐重压下,为求生存,于是,将本应用于制茶工艺改进上的智慧,用在了茶叶的制假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茶叶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原因(12分)

              (2) 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中国茶叶产销的变化趋势并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3分)

               

            • 6.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一个优秀剧目。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董永和七仙女唱到:

              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男:我挑水来你浇园。

              女:寒窖虽破能避风和雨,    男:夫妻恩爱苦也甜。

              请回答下列问题:

              这段歌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2分)

              小农经济在古代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2分)

              (3)小农经济在19世纪中期,开始解体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最终解体的时间于何时(1分)?最终解体的原因是什么?(1分) 

              (4)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可以说是“现代的小农经济”。它与传统的小农经济在生产资料方面有何本质区别? (2分)

               

            • 7.

              (18分)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1)依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时期的商业状况。(4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特点和原因。(6分)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后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 8.
              【题文】(22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日益成熟,网购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消费的一个主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据《白银资本》等
              材料二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三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
              材料五   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13、14世纪世界贸易商品的主要流向,(2分)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4分)
              (2)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的“旧工业”指什么?(2分)在此时的世界贸易中,中国居何种地位? (2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思考中国工业与世界经济是怎样一种关系? (4分)
              (4)材料五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