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

              (单位:家)

              年份

              民国

              元年

              民国

              二年

              民国

              三年

              民国

              四年

              民国

              五年

              民国

              六年

              民国

              七年

              民国

              八年

              数量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三 下面是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四 100元法币购买力图示

              ──(美)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2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4)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5分)

               

            • 2.

              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红色资本家—— 荣毅仁先生,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基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材料二: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家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材料三: 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4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何种政策导致的结果?(2分)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所呈现的特点。(2分)

               

            • 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见证了中国社会百余年来沧桑的历史(15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分)

              (2)上海是鸦片战争后最早被迫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见证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请写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举出当时上海的一个民族资本主义企业。(2分)

              (3)指出甲午战后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3分)

              (4)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促成此次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分)

              (5)分别概括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3分)

              (6)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迎了一个新机遇,请指出此次机遇是什么(2分))】

               

            • 4.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作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部分)

              材料二 我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分析此时民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

              (2)据材料二所示的民族工业的状况,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对我国民主革命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2分)

               

            • 5.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变化表(增长率)

              国家

              1895年

              1899年

              1913年

              1918年

              1921年

              英国

               

              11.7%

              11.4%

              8.5%

              11.8

              美国

               

              9.5%

              7.6%

              12.8%

              17.3

              日本

              3%

              11.5%

              19.5%

              38%

              25%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美、日三国在20世纪初期对华贸易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

               

            • 6.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

              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  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

              ③他们的企业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观察下列图表: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选择说法正确的序号。(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2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两个阶段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7分)

              (3)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作用。(6分)

               

            • 7.

              (2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研究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国际事务,必须从1929 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入手。这次危机主要殃及先进工业国家……中国贸易从来没有超出国际贸易总额的一个很小份额,而外国在中国的投资,与在日本或在欧洲国家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一个以白银作为法定货币经济的国家,中国起初没有受到工业国家间危机的影响。……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外贸量在1929—1930 年之间保持稳定,而在1930—1931 年之间则增长20%以上,1929 年,新的关税税则生效——这是国民政府采取断然外交政策的产物——海关税收增加了一倍多。此外,1930年后改以黄金代替白银征收进口税,使政府从国际市场银价波动的影响中解救出来。……在工业国家正经历严峻的苦难时,上述种种导致了相对的稳定感……。

              ……按日本改革派——陆军军官、右翼反对派、某些知识分子以及通常对领导不满的人——的观点,……如果日本要继续作为一个能生存下去的国家,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似乎就是大胆地将中国置于日本的彻底控制之下。……这一过程开始于19 世纪末,而日本的几代人逐渐认为这种控制是必要的。然而这种支配势力有许多因素。一个是军事和战略的,与日本的实力与其他强国实力的对比有关。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重要,并不在于它自己有权利成为一个军事强国,而在于它可能成为日本面临的潜在敌人,特别是俄国的一个基地。第二个是地理和经济的,反映了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和完全依赖外贸的国家的生存条件。很简单,中国曾经是大豆、铁、棉花和其他货物的主要供应者,同时还是占日本出口总量1/5 到1/4 的市场。第三个因素更多是心理和文化的。日本人认为,作为一个曾成功地进行自我变革来领导其邻国,特别是中国,走向类似的变革道路。最后,也许比上述因素更为重要,是国内因素:以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国内与国外事务之间的联系,要求强硬的外交政策只不过是重新调整国内社会和政治优先事项的运动的反映。…… 

              ——材料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出现时拥有相对稳定感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日本改革派解决危机的办法。(1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