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
              18404128127686.7
              18434172428256.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材料二: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
              ……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
              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
              显得微不足道了。--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三: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
              年份城市化率年份城市化率年份城市化率
              194910.6195918.4196917.5
              195011.2196019.7197017.4
              195111.8196119.3197117.3
              195212.5196217.3197217.1
              195313.3196316.8197317.2
              195413.7196418.4197417.2
              195513.5196518.0197517.3
              195614.6196617.9197617.4
              195715.4196717.7197717.6
              195816.2196817.6197817.9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请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 2. 中国海关史话
              唐朝以前,各朝对海运进出口的管理,一般均由当地官员兼管,不另设机构。唐玄宗即位后,开始在广州设立管理海运进出境的专责管理人员--市舶使。 宋朝政府在多个贸易港口设管理海运进出境事务的海关机构--市舶司。元代市舶司最多时有七个。明朝的市舶司职能被大大削弱,负责监督管理朝贡贸易。清初,康熙中期时曾取消海禁,在南方四口设海关,允许对外贸易。乾隆时限定广州一处为对外贸易口岸,海关不直接经营外贸,须通过“十三行”进行。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新式海关在上海建立,此后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海关总税务司一直由外籍人员担任,移植西方管理体制,采取“国际共管”方式。
              --整理自蔡渭洲《中国海关简史》问题:
              (1)根据材料,中国古代海关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中国近代海关的建立与发展反映出怎样的时代背景?
              (3)简要说明从古代到近代,中国海关的发展史勾勒出了中国历史怎样的发展轨迹?
            • 3. 晚清的经济困境
                                                                                        在华的外国航运
                                                                                                                                                      吨位
              年份(百万)英国美国日本德国其他
              18686.452.2%35%0.1%7.3%5.4%
              18728.546.841.10.17.24.9
              18778.081.16.91.46.24.3
              189222.984.40.32.86.46.1
              190244.660.41.116.216.25.9
              190763.452.51.610.510.510.8
              --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第十八章 晚晴的思想、社会和经济变化》
              问题:
              (1)表格反映出这一时期“在华的外国航运”怎样的变化趋势?
              (2)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这些变化对中国有何影响?
            • 4. 19世纪20、30年代,天津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工业城市,成为近代北方经济的中心。
              天津设厂数量统计表
              年份设厂数其中中国厂商
              19144847
              1915220219
              19194535
              19286865
              结合所学,从天津设厂数量变化的角度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来,西方逐步构建起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运用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获取核心国家同边缘地区贸易的超额利润,使西方保持很高的生活水平。……通过帝国主义战争和侵略,发达国家以政治和军事手段控制落后国家的市场和商品定价,赚取高额利润,还攫取巨额战争赔偿。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外包制造业,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设厂,新技术得以迅速扩散,新兴国家很快吸收、复制和本地化西方技术,西方利用新技术赚取高额利润的空间大幅缩小。……2011年,金砖国家(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而七国集团(美、日、德、法、英、意、加)仅为9%。
              材料三
                  近代以来,中国曾两次融入世界经济。第一次是1840年以后到一战,以中国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未能完成为结局。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至今,以中国基本完成工业化和经济总量的飙升为特征。目前,中国经济规模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以上材料摘自何平《从全球史的角度看当代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方如何构建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下滑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两次融入世界经济产生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对中国未来发展有何启示。
            • 6. 关税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中美《望厦条约》规定:“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1858年《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海关聘用英国人帮办税务。”此后英国人长期把持海关总税务司长达半个世纪。甲午战后,清政府为支付赔款,不得不向外举债,帝国主义争做中国的债权国。凡此借款,无一例外须以中国的海关收入做担保。辛亥草命后,帝国主义担心在华利益受损,迫使北洋政府同意由总税务司代收关税、代付债款,税款存入外国银行。
              一一摘编自薛平等《从“协定关税”到“国定税则”》
              (1)据材料一,扼要归纳近代中国关税主权逐渐丧失的过程 (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南京条约》英文本中相应内容表述为“中国皇帝同意建立一个公平和正规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饷费。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英国所主张的权力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是正当的、平等的。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材料二  自1947~1994年,关贸总协定通过八大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关税税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减让幅度在国际贸易发展史上所未有。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1948年的36%降到90年代中期的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1965年,总协定增加了第四部分一一贸易与发展,旨在强调发展中国家应享受差别待遇,并使贸易成为促进它们经济更快发展的一种手段。在东京回合谈判(1973~1979年)签订的框架协议中,重申“发达的缔约各国对它们在贸易谈判中对发展中的缔约各国的贸易所承诺的减少或撤除关税和其他壁垒的义务,不能希望得到互惠。”
              一一《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3)依据材料二,结合相关背景知识,评述关贸总协定的积极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