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傅兰雅(John Fryer)是晚清来华的著名翻译家之一。他于1863年到达北京,成了京师同文馆的第二任英文教习。1868年5月,他进入成立不久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开始科技书籍的翻译工作,直到1896 年离开中国。傅兰雅翻译的书籍有很多都是填补空白之作。他在翻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其他翻译者略有不同的中文术语体系。深感于术语混乱所造成的不便,他出版了“中西名目表”,归总了翻译中遇到的金石、化学、药学、汽机和植物等门类的术语,以便于译者和读者使用,并努力倡导术语的统一。傅兰雅于1880年发表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说截至1879年6月,售出书籍31111部。从当时已刊成书籍98种来看,平均每种售出300多部。如此看来,其影响似乎有限。
                 材料二 1896年夏天,傅兰雅来到美国加州大学执教。如果说在江南制造局工作的二十八年中,傅兰雅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那么到美国后,他的工作重心就转向了让西方人认识中国的传统和文化上。在加大任教的近20年间,傅兰雅开设过各级汉语、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等课程,并在校内外就中国语言文字、历史、地理、风俗文化、中国教育和中国的现状作过多次讲演。以加利福尼亚大学1898-1899年的课程注册表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傅兰雅所开设的课程有:中国、日本的语言、历史、文学、政府、法律及社会现状;中日与欧洲、美国的贸易;中日哲学与宗教;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官话与文言的研究。所有这些为想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士提供了一扇窗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兰雅所译书籍影响有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傅兰雅对中西文化的贡献。
            • 2. 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代(年)1896189919011902190319041905
              人数(人)13143266727124225578000
              ①明治维新对知识分子的吸引    ②甲午战争失败对国人的刺激
              ③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      ④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3. “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若师日人之更衣冠,易正朔,则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从材料来看,慈禧的意思是(  )
              A.有条件地支持变法
              B.希望清王朝复兴
              C.祖宗之法不能变
              D.反对洋务运动
            • 4.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温药治疗”的意义是(  )
              A.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B.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5. 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迫在眉睫的情势下仓促上阵的向敌人学习的运动,‘自光绪十四年,康有为以布衣伏阙上书,极呈外国相逼、中国危险之状…请厘清积弊,修明内政,取法泰西,实行改革.’这场改革具有明显的植入性.”此论旨在说明(  )
              A.变法的舆论动员极不充分
              B.改革缺乏内在的社会动力
              C.变法目标背离近代化方向
              D.改节措施脱离了中国国情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盛宣怀(1844年-1916年)清末官员,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1872年他建议李鸿章用建造商船来提供建造兵舰的费用,李委任盛办理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经办洋务事业时,他认识到当时缺乏懂技术、懂外语、懂管理的新式人才,传统的教育非革新不可.甲午战争后,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西国人材之盛皆出于学堂”.光绪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后更名为北洋大学,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办大学.盛宣怀仿照美国的大学模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广为初创时期高等学校参照.史学家称盛宣怀是“处非常之世,走非常之路,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认为他为中国第一代资本主义近代化立下了大功;但也因为未能冲破封建政治体制和封建传统思想的牢笼,成为旧中国第一代近代化失败的关键.
              --据夏东元《盛宣怀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盛宣怀禀奏设立新式学堂被光绪皇帝批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盛宣怀创办北洋大学的意义.
            • 7. 如图日记最可能写于(  )
              A.1361年
              B.1895年
              C.1907年
              D.1913年
            • 8.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说明(  )
              A.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传入中国
              B.封建势力极力阻挠西方思想的传入
              C.西方思想与乡土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D.近代先进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
            • 9. 19世纪后期中日两国对教育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颁布《学制》到1890年颁布《教育敕语》,日本吸收和消化了西方教育的影响,并与本国的教育遗产融合起来,建立了“东方道德,西方技艺”和谐统一的、符合日本国情和需要的近代教育制度。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的成功引起了中国当时的留日学生及赴日考察教育的官员对日本教育制度,特别是学制的关注。
              --《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二  1898年,康有为在《请开学校折》中向清廷建议:“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日本著名学者阿部洋也认为:“独特的日本学校教育,以儒家道德为本的修身教育与近代诸学科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中国的理想楷模”。在时人看来,中国教育向日本学习,可以减少摸索、尝试的代价,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可以避免与中国政体、国情不合的西方思想的侵濡。这种以日为师的氛围和趋向的形成,为清末新政学制改革最终取法日本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田正平《中国教育史研究》
              (1)材料一中“东方道德,西方技艺”的含义是什么?你如何评价日本明治政府的这一教育原则。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主张“远法德国、近采日本”的主要原因,康有为的建议及后来的教育变法措施有何历史意义?
            • 10. 清初著名诗人陈先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题诗一手,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