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文化在一种与外界基本隔离的状态下自发地产生与发展起来。……较少借鉴和吸收别国的文化,并且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使自己的文化出现断层、转型或湮灭,表现出稳定连贯的文化特征和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由于相对封闭的内陆地理环境使中国与别国文化交流较为困难,……即使在接触外界文化之后,中国人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表现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文化观。
              --祝西莹徐淑霞《中西文化概论》(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材料二  200多年前,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沧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极为推崇。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欧洲人借鉴的元索。 
              材料三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请以反对材料三观点的立场,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明如何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作用于中国文明。
              材料四  与西方思想启蒙明显不同,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西方的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五四:未完成的启蒙》(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的思想启蒙在内容上有何不同。分析中国“偏离了方向”的原因。
            • 2. 历史对比研究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 )东西方古代思想源头的对比
              材料一

              (二)近代西学东渐与西学原著的对比
              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以下两栏材料,分别选自赫胥黎原著直译本与严复译本大致对应的段落。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描绘的场景反映了什么相同的社会氛围?假设他们此时都在关注“人与社会”关系问题,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思想家会有怎样不同的思考?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严复译本(包括按语)与赫胥黎原著的内容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严复译本出现的主要原因。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沿袭明制,国于监为中央最高学府。教室分为六堂:率性(高等)、修过、诚心(中等)、正义、崇志、广业(初等),每堂设助教、学正与学录各一人,掌分教肄业之事。平时所习课程,为《四书》《五经》等,其能兼通《十三经》《二十一史》,博览群书者,随资学所诣。日摹晋唐名帖数百字,立有“日课册”。每月有月课一次,三月有季考一次。课考题,皆用《四书五经》文与诏、诰、表、策、论、判。考试成绩,清初首用积分法。坐监期满的学生,成绩特别优异者,可参与廷试,分发为通判、知县与州县佐贰,后因贡途壅滞停止。嘉庆道光以后。监规废弛,监生良莠不齐,遂不为世所重,一般士子趋于科举,都不愿在监读书,住学监生不过百余人。
              ----摘编自陈致平《中华通史•清史后编》
                  材料二  1700年,(英国)大学教育的基础仍是传统的人文课程,使学生在神学、法律和医学方面获得较高的修养。一些学者提出热评:大学没有考虑到技术、工程和医学中各种新专业的实际需要,没有鼓励研究工作。18世纪初发生了一些文化,在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地质和其他专门科学中渐设立新的教授职称。大学成立了天文台、解剑室,甚至成立物理和化学实脸室。担任教席的卓越科学家带进大学的研究工作,也对大学的课程起了影响。最为有利的形势是大学与科学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英国的大学通过一些教授同皇家学会保持了强有力的联系。
              -----摘编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六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8世纪中、英两国大学教育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大学教育各自对本国产生的影响。
            • 4.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 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老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美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干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老,教化行而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推崇教化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基本是人文型人才,而收录的经济类人才少之又少。汉代以后,经济类和科枝类人才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中国人才观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予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力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
              1
              10
              ,所以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3)据材料三,指出伦教大学的创新体现在哪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教育不断创新的原因。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材料二  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西方思想启蒙运动发展的相似之处。
            • 6. 文书档案--国书--咨文
                  材料一  秦汉时期对文书传发、保管的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法令规定。官署都有专门吏员收发登录文书,并按法令规定对文书建立副本存档、待查,像“兰台令第卅三”就是收发簿上的编号。秦之“书府”、汉之“石渠阁”都是重要的档案馆。这些档案传承着历朝的典章制度和政治经验,《论衡•别通》记载“萧何(西汉丞相)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古罗马时期,罗马法规定只有具有法人地位的个人和机构才有权力建立档案馆。当时由专门的司书和档案员负责整理保管,对档案分类登记、编订册号、张号和目录。很多档案被收录进入城市法典之中,官员经常利用档案审理案件,或者利用国家收支帐目档案处理财政问题。档案工作者被誉为“城市的卫士”。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等
              (1)阅读材料一,概括秦汉与古罗马在文书档案管理上的相同点。
                  材料二《北京条约》签订之后,咸丰帝仍拒绝英法公使向其进递国书(国家间往来或共同议定的文书;在近代也指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署名的递交给所驻国元首的文书),其谕旨曰:“此次夷务步步不得手,至令夷酋面见朕弟已属不成事体,若复任其肆行无忌,我大清尚有人耶?”
              1901年,《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皇宫大殿内举行。1902年,光绪皇帝按规定程序接受了各国使节递交的国书。
              (2)阅读材料二,分析清王朝外交出现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传统可追溯到1790年。那一年华盛顿按宪法要求发表了当时被称作“年度咨文“的报告。宪法第二条第三节规定,总统“应不时向国会报告国情,并将他认为必要和适宜的议案提交国会审议”。华盛顿及其继任约翰•亚当斯是按照独立前在英国国王统治时期的方式,通过盛大隆重的礼仪亲自发表国情咨文演说。但是,第三任总统杰斐逊感到这种过份的排场与新生的民主共和国极不相称。他讥讽地称这种做法为“御座上的演说”,并以呈送书面咨文的形式取代亲自演说。
              --《美国总统发表国情咨文的历史由来》
              (3)阅读材料三,简要说明国情咨文制度的发展如何体现了民主精神。
            • 7. 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是近代中西方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探讨两者异同,能给我们带来些许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新文化运动不同,欧洲文艺复兴的文化策略是温故以立新,彰往以察来。……总之,文艺复兴是基于欧洲自身的思想资源基础上的再创造。新文化运动借助的不是本土文明的资源,而是外来文明的资源。--《欧洲文艺复兴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    材料二、(文艺复兴中)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大旗下,人们急于索回被社会剥夺了的“天赋权利”,于是便表现出某种试图割断与群体联系的脐带,……李大钊……强调政治机关是为全体人民的,每个人都是为社会国家做有益工作的人。他就把个人与社会相联系,把个人解放与民族救亡相联系。--李海涛《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比较》    材料三、新文化时期的中国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都面临着一个追求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两个时代的社会精英们都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在传统之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态度上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在价值取向上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体现材料三中“开辟出一片新的思想与文化”的。
            • 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民主与科学在西方是以理性揭露宗教的黑暗统治而成长起来的;在中国为揭露明朝的极端皇权政治曾经活跃起来,但不像西方由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一直发展下来,而在清朝以强悍的少数民族统治而停滞了。直到鸦片战争后,在强敌压境的资本主义刺激下才开展起来。
              --《陈旭麓学术文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该现象出现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思想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9.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如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 物人 物 速 写
              ①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②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⑤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了禁烟活动
              ⑥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著有《变法通议》
              ⑦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⑧曾国藩创建“湘军”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分属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2)概述这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
            • 10. 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学西传】
              材料一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  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明成果对其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怎样的时代要求?
              【西学东渐】
              材料三

              注:晚明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评价和总结。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角等许多几何名词。
              材料四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注:包括民主、平等、人权、自由等)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2)据材料三,概括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促成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因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