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时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中国慈善发展历史》
                 材料二  德国于1863年颁布了《工人疾病保险规定的准则》.1884年颁布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颁布了《伤残及养老保险法》,再加上20世纪初颁布实施的其他医疗、工伤、失业等法律,德国建立起了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1941年贝弗里奇设计的社会保障计划涵盖了养老、疾病、残疾、死亡、工伤、失业、妇女、儿童等八大保险项目,此后瑞典发展了这些思想,对公民实行全民性的普遍保障和广泛优厚的公共津贴,而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贝弗里奇报告成为战后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为后来社会保障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胡继晔《追寻中西方社保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近代西方社会保障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趋势。
            • 2. 英国是第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确立、扩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1.6倍。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社会创新的先驱,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法规》的济贫法,是为政府用法律调剂贫富之始,事实上英国第一部《济贫法》范围甚小……1942~1943年间,英国又出现了全面社会保障的“贝弗利奇计划”。1945年工党当选执政,第一批措施就是根据这一计划,通过一系列有关法律,付诸实施,延续至今。他国家或先或后都建立了缓和矛盾、照顾弱势群体的各种制度,并根据各国国情百花齐放,逐步完善。
                  材料二  人民福利也是各大国竞争的一个领域。俾斯麦时期的德国,以国家为主导的各项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法国强调民间互济,政府为辅。美国到罗斯福“新政”时确立了美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国”之为“大国”,其国民的基本权利和生存条件也须得到保障,并一般优于同时期的他国。当然,这种社会创新并非都出自统治集团的自觉,劳动者有组织的斗争、大众媒体的批判和监督、各种改良和革命理论形成推动改革的综合力量。
              --上述材料摘自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特点和积极影响。
              (2)提炼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4.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材料三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化等等趋势,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 5. 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墨子•亲士》(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
              材料二
              晚清外交机构表
              机构名称设立时间机构职能
              南洋大臣1844年由两广总督兼任,专管中国南部沿海通商口岸交涉、通商、海防等事务。
              总理衙门1861年清朝中央机构,掌管与外国有关系的一切事务,如签订条约、通商往来、修筑铁路、修造轮船、购买外国机器、架设电线、派遣留学生、兴办新式学堂等等。
              北洋大臣1870年由直隶总督兼任,管理直隶(今河北)、山东、奉天(今辽宁)三省通商、洋务,办理有关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事宜。
              外务部1901年清朝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专门办理与列强的外交。“班列六部之前”。同时,陆续增设了商部、学部、实业部、铁路局、陆军部、海军部等机构来行使原总理衙门的部分职权。
              (2)阅读材料二,对晚清外交机构的发展演变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阐述影响晚清外交机构变化的历史因素。
              材料三
              194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二战后到20世纪五十年代,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直保持相对强势的地位。1971年12月和1973年2月,美国尼克松政府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其他主要西方国家货币也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不再承担本国货币与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1980-1985年,美元进入升值期,此后到20世纪九十年代,美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强势地位逐步得到巩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解读美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地位的发展演变。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
              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英国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当然英国也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
              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的功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7. 关注民生是自古以来思想家、政治家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材料二  1912年10月,孙中山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强调指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节选于《孙中山全集》材料三  不过在政府方面,两场大战短期内都造成了一种对受苦人的青任意识。对变革的压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变得更强烈。1944年战时政府施行了“教育法”,1945年又有家庭津贴。作为1945年的大选获胜者,占多数的工党政府承担了变革重任,它的主要特点是承担了普遍救助的责任(如对教育、健康和国民保险),为有利于整个社会,这种普遍救助垄断了早先体力劳动者自有的救助方式。主要为了应付经济困境,现金救助以最低水平支付。
              --萨尼《英国福利国家的起源与特点》
              请回答:
              (1)为了保障民生,孟子制定了怎样的制度规范?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理解的“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实现途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的原因?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不得本人的同意,不能把任何人置于这种状态之外,使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联合组成为一个共同体,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者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当法律制定以后,立法者重新分散,自己也受他们所制定的法律支配;……但是,执行机关却必须经常存在,因为法律具有持续的效力,并且需要经常加以执行和注意,行政机关就应当担此重任。--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合乎自然的自由的制度就会树立起来。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
              总之,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
              政府基本上只具有三个功能:(1)保护社会免遭其它独立的社会之暴力和入侵的职能;(2)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和压迫的职能;(3)建立和维护特定的公共工程和特定的公共制度的职能。--根据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整理
              材料三  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
              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
              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一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
              第三是免于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
              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富兰克林•罗斯福《国情咨文》(1941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洛克“自由”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思想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自由思想的特点,说明二战后美国如何实践这一自由的。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面对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以使贫困人群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社会保障。经历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恐慌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上世纪50年代,西方国有尤其是西欧国家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
              材料二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各国被迫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失业救恤金发放数额和适用人群减少,各种社会保险中国家承担的费用减少,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大等。改革虽有阻力,但最终得以推行,对西欧各国财政状况好转起了重大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工业革命到二战后五十年代推动西欧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多种因素。并概括同一时期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对西欧国家产生的重大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学知识,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对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启示。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利国家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出现并发展于20世纪,其发端可以追潮到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之际,所以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说得通俗些,它就是国家实行社会保障政策,以使 贫困人口得到最低生存保障。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利国家出现的时代背景。
              材料二  英国纽斯卡尔大学社会系教授迈克尔•希尔于1995年10月在中国欧洲学会英国研究会所作的演说中,描述了英国的因境,他说:“(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公共开支的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中近三分之二为所谓的社会政策开支。1979年以来,保守党虽竭尽全力,却无法改变这一状况。将70年代社会政策开支增长与保守党执政前十二年的情况加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住房开支削减的情况下,社会开支的重点--医疗和社会保障费用--在1979至1991年间却在大幅度上升。1991年后,公共开支增长的速度加快,1994年的统计数字表明,其总开支额约占GDP的43%;其中社会开支占公共开支总额的将近63%。”
              --资中筠主编《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上)第359页
              (2)材料反映了英国什么社会问题?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欧洲福利国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