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重视医学,政府设有各类医疗机构。宋初设翰林医官院,掌供皇帝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又设太医局,掌疗官吏军民疾病;以“恤贫疗疾”为宗旨的社会救济设施也随之建立,如宋初所设东、西福田院,用以“养京师老疾穷丐者”。同时政府建立了将翰林医官院中医官剩员派往地方行政单位服务的“驻泊医官制度”。政府还经常性地施药济民,尤其在疾疫流行时,更是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诊治灾民。如“淳化三年,汴京疾疫流行,命太医局选良医十人,给钱五十万为市药之资,给以病者汤药、诊视之。”此外,政府重视医官考核和医学人才培养,如“乾德元年,命太常寺考翰林医官技艺,黜其不精者。”为总结前代医学经验,政府也多次下令征集医书、方论,对之进行校订、编辑和刻印出版。与此同时,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大都市,医药普及程度已相当高,闹市摆摊卖药、走街串巷行医者、医官药铺数量众多。总之两宋时期,经过政府和民间各阶层的努力,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知识得到普遍推广。
              --摘编自朱瑞熙等著《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18世纪初,英国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大都由教会或救济院完成,虽然有医生得到政府的公共基金照顾贫民,但法定的医疗政策仍未提出。医疗保健主要还是自由市场和民办组织的事情,但无论教会还是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对穷人来说都是相对有限的。这一时期,人们可能把多数医疗描述为“等级社会的市场”。内科医生得到贵族信任,外科医生是有权有势者的随从,也可能为当地贫穷病人或者伤员提供服务的修补工,药剂师出售药物也附带看病。18世纪后期,医疗制度渐趋完善。政府将改善医疗状况作为完善城市工业经济条件的一项方案。信息传播的改善也使报纸上刊登许多医学专利广告。同时医学也被自然哲学和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社会有序化所感染,医学开始像牛顿的物理学一样具有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私立的医科学校与医科教学制度也被逐步建立。
              --摘编自罗伊•波特《剑桥医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医疗状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医疗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医疗状况改善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二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的背景。
            • 3. 福利国家是指通过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的一种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工业的迅速发展使产业工人人数剧增,对社会保险业起了推动作用。产业工人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保护地位;微不足道的工资收入使他们三餐难继,如遇疾病和事故则家徒四壁。这个社会问题使德国朝野震惊。当时的帝国宰相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开创了进步的社会福利法。此举的政治目的也在于为方兴未艾的工人运动釜底抽薪。
                                                                                              一一张家成《俾斯麦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到联邦紧急救济署于1935年结束时,共花了30亿美元。……1933年3月,罗斯福制定了以保全人力和自然资源为目标的“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计划。它吸收18至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防火、防洪、筑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保护队在美国参战前的8年多,先后吸收了150万青年,开辟了数百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等。……
                                                                                              --吴于廑《世界史》(上卷)
              材料三  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按希腊人口1100万左右计算,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社会福利并不稀奇,差不多所有的欧元区国家都有,只是程度大小而已。而希腊的社会福利之多、之杂、之奇,只能用令人膛目结舌来形容,譬如说,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此外,希腊公务员迟到会不会被罚款并不清楚,但是准时上班是可以领取奖金的。
                                                                                              --2012《联合早报》社论
              (1)据材料一,归纳俾斯麦推行福利事业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在社会福利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社会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评价西方的福利制度。
            • 4. 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福利制度,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国家的义务之一就是照顾那些在逆境下如无别人帮助即难以为生的公民……政府必须给这些不幸的公民以援助--不是作为一桩慈善事业,而是作为一种社会义务。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与材料一相关的措施及其作用。
              材料二  国家支出的社会福利费……一般由工人和企业主共同负担。由工人缴纳的部分,是从工人工资收入中直接扣除;由企业主缴纳的部分,实际上也不是从企业的利润中支付,而是同支付工人的工资一样计入商品成本价格的,也就是说那是工人再生产出来的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只是在形式上,这部分劳动力价值没有直接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而是作为社会福利费上交给了国家。因此,无产阶级是用在业工人工资的一部分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庭的生存。
              (2)有人据材料二得出结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完全是一种骗局。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材料三,近来随着财政赤字激增,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福利制度的认识。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退休也称“致仕”,即“致其事于君而告老”之意,请君主另用他人,并放弃相应的权力,成为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制度之一。自周礼规定“七十致仕”,虽为历代所沿袭,但没有明确的法律限制。并不具有强制性。西汉以前因为官者皆有法定资产,故退休后一般不予俸金。魏晋时期,五品以上者退休可享受半禄,并进秩一等,对功臣重臣可酌情另“加恩赏赐”。自唐宋以降,官员致仕逐渐形成以礼致仕(正常退休)、自请致仕(不限年龄,可复出)、老疾致仕(年迈、伤病,有一定强制性)和勒令致仕(解退回籍,带有惩罚性质)四类形式,分别授受不同待遇。退体制度取消了为官者终身为贵的特权,是古代人事制度的一大进步,但因“圣眷优渥”推迟致仕或“朝霞贪名利,夕阳忧子孙”而不肯退休者也大有人在,阻碍了帝国官僚队伍的更新。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年代英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嬗变
              1857年实行公务员职业免费养老金制度,规定最低退休年龄为60岁,养老金领取标准为在职工资
              1
              600
              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政策。此项政策持续至1972年。
              19世纪中期以后私人职业养老金制度逐步建立,主要集中于铁路、煤气、银行保险、制造业等公司企业,所需费用由雇主和职工共同承担,受到广大民众欢迎。
              1908年颁布国民《养老金法》,实行国家免费养老金制度,70岁以上且生活较困难的老人可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补贴,费用由政府承担。
              1918年学校教师职业养老金纳入公务员序列;警察等特殊行业逐步建立特种职业养老金制度。
              1925年颁布《寡妇、孤儿、老年人缴费养老金法》,70岁以上老人可以领取不附带任何经济状况调查的免费养老金;65-70岁参加国民健康保险的老人及其妻子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缴费养老金。
              1946年《国民保险法》提高养老金领取标准;将国家养老金制度纳入国民保险计划。
              --摘编自丁建定《从济贫到社会保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致仕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英国养老金制度的演变趋势,并指出其变化原因。
            • 6. 近年来,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的重要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相反,视贫因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经常制定惩治流浪者(大多是失地的农民)的血腥法律,并引起农民的强烈反抗。这种情况下,为稳定社会秩序,1601年都铎王朝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把贫民区分为三种(1)强壮有力而不愿工作的(2)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3)不幸而找不到工作的。第一种贫民不能得到任何救济,他们要接受强制劳动,对拒绝工作的人则要被关入惩戒所,为酷刑所惩罚甚至被处死。第二种无劳动能力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对第三种不幸找不到工作的人规定济贫官有帮助其找到工作的义务。
              --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依据材料一,分析指出英国福利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公平”是指社会成员收入的均等化,“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进入20世纪70年代,沉重的福利负担,降低了经济发展速度,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巨大的经济效益在福利制度下消失地无影无踪。……福利机制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形式,其直接目标有时并不是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而是达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平衡。而这种不顾效率的平衡,在有些条件下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羁绊。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起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成游行不断发生。
              --林延等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福利制度造成的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远?
            • 7.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30.10
              纳税0-7.9-43.8
              国民保险-4.5-7.2-18.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
              --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及主要的社会福利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变迁对我国有何启示。
            •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是社会创新的先驱,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法规》的济贫法,是为政府用法律调剂贫富之始,事实上英国第一部《济贫法》范围甚小……1942~1943年间,英国又出现了全面社会保障的“贝弗利奇计划”。1945年工党当选执政,第一批措施就是根据这一计划,通过一系列有关法律,付诸实施,延续至今。他国家或先或后都建立了缓和矛盾、照顾弱势群体的各种制度,并根据各国国情百花齐放,逐步完善。
                  材料二  人民福利也是各大国竞争的一个领域。俾斯麦时期的德国,以国家为主导的各项社会保险和福利政策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法国强调民间互济,政府为辅。美国到罗斯福“新政”时确立了美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大国”之为“大国”,其国民的基本权利和生存条件也须得到保障,并一般优于同时期的他国。当然,这种社会创新并非都出自统治集团的自觉,劳动者有组织的斗争、大众媒体的批判和监督、各种改良和革命理论形成推动改革的综合力量。
              --上述材料摘自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特点和积极影响。
              (2)提炼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对此进行简要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
              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英国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当然英国也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1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
              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的功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10. 关注民生是自古以来思想家、政治家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材料二  1912年10月,孙中山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演讲时强调指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节选于《孙中山全集》材料三  不过在政府方面,两场大战短期内都造成了一种对受苦人的青任意识。对变革的压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变得更强烈。1944年战时政府施行了“教育法”,1945年又有家庭津贴。作为1945年的大选获胜者,占多数的工党政府承担了变革重任,它的主要特点是承担了普遍救助的责任(如对教育、健康和国民保险),为有利于整个社会,这种普遍救助垄断了早先体力劳动者自有的救助方式。主要为了应付经济困境,现金救助以最低水平支付。
              --萨尼《英国福利国家的起源与特点》
              请回答:
              (1)为了保障民生,孟子制定了怎样的制度规范?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理解的“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实现途径。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