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经济发展独领风骚,秘诀在于渐进主义的改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5月,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族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族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亿美元,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
              材料二: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材料三:2004年7月,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排名榜,克林顿排名首位,之后是美国第36任总统约翰逊,第三是第35任总统肯尼迪。其他依次为里根、福特、卡特、杜鲁门、尼克松、艾森豪威尔和老布什。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困难家族”较多的原因,并分析美国社会救济的举措和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建设“福利社会”的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林顿排名靠前的主要理由。
              (4)综合以上探究,分析美国经济发展“秘诀”的内涵所在。
            • 2. 美国是一个年轻而又强大的国家,它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我们必须做前辈从未做过的事情……让我们决心把政府变成如同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一个‘大胆、持久试验’的场所,一个为我们的明天,而不是我们的昨天服务的政府。
              --1993年1月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的原因。
              (2)材料二中“明智试验”指的是什么?它与过去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相比有何显著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克林顿执政时期“大胆、持久试验”指的是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发展有何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的强大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 3. 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创造发明层出不穷,新兴工业部门得到了充分发展,传统工业部门通过改造和革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全国铁路网迅速形成,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迅速完成,使美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许国林《略论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次长达111个月的超长经济增长,这次始于1991年3月结束于2000年5月的增长被称为新经济。这轮增长除了具有“一高两低”,即高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低通胀率的特征外,还有另一个显著特征是信息产业正在逐步变成美国的主导产业并促成了美国“新经济”现象的出现。
              --罗爱湘《美国“新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析》
              材料三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三大潮流。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
              --马少茹《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社会发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产业革命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具体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经济”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你认为支撑该观点的依据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美国经济发展对中国有何启示。
            • 4.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杀伐,无割大陵,……伐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
              --《管子杂篇•七臣七主》
              (注:管仲的“春禁”,就是春天不杀伐,不开挖大丘陵,不砍大树,不开凿大山,不放大火,不杀大臣,不征收谷赋。)
              (1)概括材料一中管仲的观点。
                 材料二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极其恶劣的居住环境,不容忽视的大气污染,日益严峻的河流污染,这些对英国社会造成持久而深远的危害。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除了受工业化时期的技术制约以外,还与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漠视态度以及“自由放任”的工业化模式有关。
              --刘金源《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英国在工业化时期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材料二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  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MTCO2
              英国德国法国美国
              1850年122.715.219.619.8
              1870年228.776.750.698.7
              1890年353.3208.497.9402.1
              1900年420.1327.0129.4663.3
              注:MTCO2指百万吨二氧化碳。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该趋势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DDT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1970年4月,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
              --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加快环境保护进程的因素及对我国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