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美国过去是建立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又是取消规章制度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取消规章制度是为了(  )
              A.让市场发挥更大效应
              B.取消政府对经济干预
              C.实行杀富济贫的政策
              D.完善“福利国家”的制度
            • 2.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美国(  )
              A.进入高速发展的“新经济”时代
              B.实行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主张
              C.全国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
              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慢于同期的西欧日本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不能照抄材料)。
              材料二  1954年9月,全国人大颁布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它正式确定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明确提出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2)材料二中,1954年宪法在经济方面有何政策?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什么?试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国企进退的浪潮经历了几个轮回,尽管每个轮回都有各自的原因,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无论是国有化还是私有化,它们共同的本质是政府的政策工具。
              --杨卫东《国有化与私有化研究--西方国企进退的历史轨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国有化的浪潮的原因有哪些?反映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有何变化?
              (4)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认识?
            • 4. 27、20世纪20年代以来,苏美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对两国及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苏美两国经济发展各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出现上述基本特征的原因。

              (2)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说明苏美两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的扩张所产生的影响。

              (3)这些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基本道理?

            • 5. 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科学合理的宏观管理和战略规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刘靖北《关于苏联败亡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工业化的特点。这留给后人什么教训?

              材料二  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 《外国经济史》

              (2)戴高乐总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材料二能否体现这一观点,试依据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材料三  2013 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 据新华社

              (3)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有哪些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请你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合理化建议。(需言之成理,两点即可)

            • 6. 英国是第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一个长达几个世纪的确立、扩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1.6倍。
              材料三   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以上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英国是如何“修补”和“修正”的。
            • 7. 下表为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在各产业的分布变化情况表,表中数据反映了(  )
              时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3年5.5%47.2%48.3%
              1963-1967年3.3%43.5%53.2%
              A.不断对外战争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B.消费水平提高促使消费结构变化
              C.借战胜国地位不断扩大国际市场
              D.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产业结构变化
            • 8. 1960年日本政府提出“所得倍增计划”,其特征之一是把经济分为民间部门与公共部门,并明确 规定政府的责任为扩充道路、港湾、都市计划、下水道、国民住宅等社会资本,以及充实社会保障、社会福利。这表明日本(  )
              A.全面仿行罗斯福新政
              B.缓解了经济滞胀局面
              C.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D.建成了发达福利国家
            0/40

            进入组卷